宝贝:凉床

宝贝拥有人:潘合芹

地点:泗洪县双沟镇中潼村

国庆节期间,我在邻居大爷家的院子里,看到了一张木制凉床。由于没有保护好,凉床已经很破旧了,床面上的绳索显得特别松弛。

大爷叫潘合芹,今年82岁。通过和大爷聊天,得知这张凉床已经很久没用过了,但他一直没舍得扔掉。前几年一直放在屋里,后来整理房间时,房间里没地方放了,就移到了院子里。这几年因日晒雨淋,凉床已经破旧。看到这张凉床,让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夏夜乘凉的情景。

小时候,我们那里还没通电,更没有电风扇和空调。白天炽热难耐,一身汗渍。只有到了夜晚,把凉床搬到室外,躺上去,才能享受到丝丝清凉。

凉床制作工艺非常简单,由几根木棍通过榫卯结构组装而成。长约1.8米,宽约1.2米。由两根较粗的长木棍作为床光。在床光的两头,分别用斧凿开两个横竖各一的榫眼。横着开的榫眼用一根两头开成榫头的木棍连接两根床光,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床框。竖开着的榫眼用于安装四条床腿,支撑起整个床框。在床头和床尾下的两条床腿中间,也用开榫眼的方式分别用两根稍细点的木棍连接起来,起到床的整体坚固作用,我们叫它床衬。整个木床框架做好以后,就开始用细绳索编织床面。从横竖两个方向,用细绳索把床框包裹在内,一道一道紧绷在床框上,形成床框上下两层绳网。在紧绳的时候,绳网横竖采用“拾一丢一”的交叉方式,使上下两层绳网形成两块紧密相连的若干“田”字格。整个凉床的面用绳子拉好以后,再从绳的一头把横竖所有的绳索拉紧。这个环节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从对面两个方向用力,才能确保绳子尽可能地拉紧。拉紧后的床面显得十分平整又富有弹性。小时候不懂事,和弟弟妹妹们经常站在凉床上蹦着玩,当被大人发现时都会被训斥一顿。绳索编织成的床面在人的重压下,时间长久了,会变得向下松弛。所以,当绳子松弛以后需要把绳子重新拉紧。

在我们苏北农村,凉床是夏日里家家户户最重要的纳凉用具。它有体积小、分量轻、容易移动的优点。在夏夜里可以随便移动,哪里有风搬到哪里。在凉床上休息闲聊,也是乡亲们的一种交流方式。邻里之间都夜不闭户,在各家的门口纳凉,一张张凉床摆开,男人们大都是穿短裤头和背心,女人们一般穿着大裤头、汗衫和裙子,大家都没有矜持、尴尬之感。大人们手摇芭蕉扇,抽着烟,聊着庄稼地的农事或东家长李家短的话题。孩子们则穿行其间,或嬉笑打闹捉迷藏,或缠着大人讲故事,气氛十分融洽。

记得小时候我家总共只有一张大木床,两张凉床。大木床搬起来不太方便,一般放在屋里。每到夏天傍晚,太阳刚落山,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把凉床搬到室外的树下,放上芦苇蔑编织的凉席,先躺一会儿。等吃完晚饭洗完澡后,再用温水浸泡过的湿毛巾把芦苇席擦拭一遍,温水擦拭过的凉席,躺上去感觉特别舒爽。如果再用井水把床底下的地面浇上一遍,那就更能感受到一股清凉来。

乡村夜晚有着那些大城市无法比拟的诗意。月光皎洁,繁星点点,蟋蟀声、蛙声、蝈蝈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犹如夏夜里演奏非常动听的田园交响曲。躺在夜空下的凉床上,沐浴在银色的月光里,仰望天空,脑子里不停地回想着日间和小伙伴们游戏的场景。坐在床边的妈妈,手里拿着蒲扇,一边为我们驱赶蚊虫,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习习凉风从妈妈的蒲扇中摇出,舒适惬意,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睡到下半夜,父亲怕我们着凉生病,等我们几个孩子都睡熟以后,一个一个地把我们抱回屋里,放到大床上。第二天早晨,当我们醒来的时候,都奇怪自己昨夜是怎么从外面的凉床上,又回到屋内的大床上的。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步入中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少年年代,已经离我们久远,而且一去不复返。如今,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农电设施的提升改造,使乡村用电得到保障。家家户户都有了电风扇、空调。屋外乘凉已成了过去,凉床也光荣地退休。儿时的凉床,成了绵延的念想。(潘加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