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记者
薛应军
责编
郭新磊
正文共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年春节,桥头村党支部收到两份特别入党申请书:陈伟夫妻双双递交入党申请书。桥头村,位于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镇境内,被评为~年广西法治建设先进集体。
年底,因父亲去世,陈伟回乡料理父亲的后事。甲长陈有庆找到他说,村里要建特色园区,他家的围墙和铁棚在规划范围内,需配合拆迁,但陈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陈有庆没有气馁,把桥头村将建设平安康养特色小镇(高铁经济产业园)的政策向陈伟详细解说,并劝他回家乡发展。陈有庆的话让陈伟心生涟漪。几经考量,他毅然辞职回乡,开始创业。如今,生意好时,他一天能赚上千元。而且,陈伟夫妻俩也更加主动参与村里事务,积极投入家乡建设,并一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村里许多人看陈伟等人开店受益,也纷纷配合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拆迁、征地等工作。截至目前,桥头村平安康养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已征收土地多亩,拆迁房屋多户。
这是恭城瑶族自治县创新推行村屯“组甲”制、深化“三心三治一守”(三心,指忠孝心、敬畏心、互助心;三治,指自治、法治、德治;一守,指守规矩)社会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之一,也是桂林市法学会推动“一县一品牌”特色创建法治示范点项目的成果之一。
积极参与促社会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工作始于年,最初主要解决基层力量薄弱、村级组织人手不足、办法不多等问题。年,为进一步解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恭城县在“三心三治一守”基础上,推行“组甲”制。
恭城瑶族自治县法学会会长朱桂斌介绍,“组甲”制按照居住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原则,每10户至15户组成一个甲,每2个至3个甲组成一个小组,所有甲都置于平安建设网中。该制度让每个家庭都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县、乡、村、屯(组)、甲”五级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合力,实现“村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责”。
陈伟所在的桥头村,推行“组甲”制以来,村组甲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拉家常、传信息、讲政策,动员村民积极配合平安康养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这使得村民在平安康养特色小镇建设所涉及的征地拆迁问题中观念很快发生变化:过去,“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别人拆迁我观望”等现象陆续消失。
平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林海燕说,自推行“组甲”制深化“三心三治一守”社会治理模式以来,村民思想由“散”到“聚”,村容村貌从“乱”到“美”,大家不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治理等村务工作,还促进了高铁经济产业园蓬勃发展。
“一县一品牌”特色创建法治示范点项目启动后,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庄埠村整合余万元资金,将村里闲置校舍、宗祠改建为村级崇德国学馆,定期面向村民开展法治文化、传统文化等公益讲座。今年以来,该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仅有的4起纠纷就地化解。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桂林市灌阳县则依靠当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该县西山瑶族乡下涧村,创建了集法治文化场所、法治讲堂、法治宣传栏、法律读书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等为一体的灌阳县红色法治教育基地,并组建了法治文艺宣传队、治安巡逻小组。
年恢复高考后,桂林市临桂区中庸镇泗林村村民自发组建教育励志会,成立“微公益”教育基金,每年秋季表彰优秀学生,多人的小山村走出大学生多名。临桂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三治”融合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当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50多年来,该村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安全村”。
桂林市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盘顺华表示,创建“一县一品牌”,就是要让法学会工作连点成线、串珠成链、聚片成面、行稳致远。
多方联动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如何才能让法学会工作行稳致远、创新发展?盘顺华说,桂林市法学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市17个县(市、区),通过与当地政法委、法学会有关负责人面谈、座谈交流、实地查看以及组织专家学者研讨,确立了及时创建、推广“一县一品牌”特色项目制度。
盘顺华表示,经过调研,桂林市法学会确立以“四个一”为标准,推进“一县一品牌”创建工作,即一个创建方案、一个领导小组、一个项目联系人、一张法治示范点创建项目验收表。“让县级法学会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并确保品牌建设由‘一花独放’到‘满园春色’。”
如何在“一县一品牌”特色创建项目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桂林市法学会充分发挥法学法律专家和法律工作者的优势、特长,积极对接企业反映的法律问题诉求,主动为全市家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一企业配备一法学会会员”定向法律服务企业制度。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县法学会根据当地依托漓江景区阳朔段、梦幻遇龙河景区大力发展旅游的特点,结合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试点工作,在两个景区,分别建立了由“法学会法律专家”“律师专家”“社会矛盾化解专家”“心理咨询专家”4个专家库组成的阳朔县法学会法律服务站。
该法律服务站协调阳朔县文广体旅、公安、法院、司法、市场监管等有关单位进驻,集中提供公益法律咨询服务;对来访群众、中外游客反映的案(事)件进行法律指引和调解,为来阳朔和在阳朔的外国人提供政策法律法规办理业务咨询、移民辅导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今年10月,两名外国人在阳朔县经营的企业发生经济纠纷,该法律服务站积极帮助化解矛盾,双方达成和解。事情结束后,双方都为阳朔县法学会的工作点赞。今年以来,该服务站已成功调解涉外纠纷4起,为外国人在当地生活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盘顺华介绍,为进一步助推桂林工业高质量发展,桂林市法学会在总结全市17个县(市、区)法学会面向企业、工业园区开展法律服务经验基础上,印发《桂林市中国法学会会员定向法律服务工业企业(项目)制度(试行)》,进一步规范了法学会会员定向服务企业制度。
该制度明确,按照“一企业配备一法学会会员”原则,桂林市法学会从全市1多名中国法学会会员中遴选法学法律知识渊博、实操经验丰富的法律法学专家,以公益法律服务形式,面向桂林市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
同时,桂林市、县两级法学会积极组织会员开展“法律服务百家民营企业”活动,目前已与19家民营企业签约,专门为民营企业在防范风险、矛盾纠纷化解、经营发展等方面提供公益法律服务。今年前9个月,已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6次,解决问题19个。
盘顺华表示,目前,桂林全市17个县(市、区)法学会结合自身特点优势“自选题目”,均上报了一个“一县一品牌”特色创建法治示范点项目。但这只是桂林市法学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起点,目前他们正在针对县级法学会建设存在的人员、经费、场所等问题,深入调研协调,力争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做事、有经费办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