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当大家都在以看书、荐书、购书等方式庆祝世界读书日时,我在《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图书出版合同的责编栏签下我的名字。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封面
在此之前,自年至年,知名作家聂作平走访了杜甫在甘肃、四川、湖南等生活过或旅行过的地方,并写下了三篇长文先后刊发于《南方周末》。
我一直觉得,像杜甫、李白等家喻户晓的著名诗人,早已被研究的十分透彻,他们的故事已被人讲了许多遍,我们作为后来人,讲好的关键是选择一个新的角度。聂先生找到了这个新角度。古人早有断言:“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看不得杜诗。”这将是一本杜甫传,也是一本杜诗传,同时还是一本杜甫地理志。签过图书出版合同,聂先生循着杜甫的足迹,继续漫游了河南、山东等地……
从白帝城遥望夔门
拿到书稿已是年10月份的最后一天。编校正式开始,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如何更好的回答下面三个问题展开:
壹
漂泊天地间的杜甫去过哪些地方?
留下了哪些诗?
有人说诗圣是在漂泊中诞生的。他一生漂泊,一生写诗,从七岁“开口咏凤凰”,到他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不论是旅食长安十年,还是潼关失守后的逃难之旅,不论是带着家小辗转于西秦岭的千山万壑,还是如浮萍般流寓湖湘时,都没有停止写诗。
古蜀道德阳段
作为一本杜诗传,书稿中杜甫诗句随处可见。在编校过程中,我们重点核对了全书引文,特别是杜诗,只要有版本依据的,都不做改动。作为一本杜甫地理志,书稿中古今地名更是常见。核对古今地名除了查地名词典,还要注意自地名词典出版后,行政区划是否发生了变化。审慎起见,不确定对应关系的就不标注今地名,避免误导读者。
除了内容,封面、目录、配图等也要突出诗歌和地理元素。封底诗句:“万里横行的青春壮怀,暮年漂泊的凭轩涕泗”既化用了杜诗,又极恰切地总结了杜甫这一生。“万里横行”化用杜诗《房兵曹胡马》中的“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大家公认这两句既是写胡马,也是写杜甫,对良马的极尽赞美,也正表现了杜甫奋发有为的蓬勃朝气与驰骋万里的远大理想。“凭轩涕泗”则化用了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书写了杜甫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这可不是小编自卖自夸。为了封底广告语精彩抓人,这两句诗是从杨景龙先生的新诗《杜甫故里》中摘来的。
《天地沙鸥:杜甫的人生地理》目录
目录除了章节标题、杜诗佳句之外,特地将此章节杜甫经行的古地名标了出来。目录设计过程十分波折,只因为要把目录设计成时间轴的样式,一大堆棘手的问题劈头盖脸而来:目录一般从单码起排,我们这本书如何从单码起排?章节应该自右向左,还是自左向右排?如果自右向左排,书眉是否标页码……待你拿到书,便可知晓我们的解决方案了。
贰
在没有高铁、汽车的唐朝,
杜甫是如何走遍大好河山的?
19岁的杜甫出门远行,游郇瑕,游吴越,游齐赵,游梁宋,游齐鲁,他是从哪里出发的,走的是陆路还是水路?48岁的杜甫为了生存,自东都而华州,自华州而秦州,自秦州而同谷,自同谷而成都,他是如何带着家小辗转漂泊的……
聂先生除了用文字详细讲述了杜甫或壮游或漂泊的路线,还亲自绘制了五幅局部行迹图。这五幅图有的详细绘有杜甫行走的路线,有的只标出了漫游地点。
我则鼓足勇气在地图上标出了杜甫一生的行迹。制作行迹图时主要参考了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王兆鹏先生主持制作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在过去那个没有飞机、高铁、汽车的年代,杜甫走过的地方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些地方他去过多次,有些线路他往返多次,绘制出线路的难度已远超我的能力范围,不如留给读者朋友。这本书夹页便是这幅《杜甫行迹图示》,希望您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在这幅唐代地图中连出杜甫走过的路。
杜甫行迹图示
叁
杜甫为什么被誉为诗圣?
杜甫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以天下安危为己任,奉行儒家济世精神,同时又热爱世俗的日常生活。在这部书里,诗圣的精神和当下现实产生了全新的碰撞,聂先生与诗圣的心灵碰撞在一处,这里有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传承。
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是与他对平凡的人、小动物甚至小植物的那份关怀和珍惜之情有很大关系的。杜甫为每一位普通老百姓写诗,比如那些被抓往前线的壮丁、在他家堂前扑枣的西邻老妇;他为不知名的小地方写诗,比如奉先、羌村;他为每一个平凡的小事写诗,比如与老友相逢、向朋友借一匹快马;于此同时,杜甫无日不担忧不关心君主,哪怕只是品尝一道消夏小吃。苏东坡说杜甫“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便是诗圣,他是拥有一颗伟大心灵的普通人。
作者祭拜杜甫
聂先生将杜甫看作他的偶像,这是一段粉丝追寻偶像的旅程,是古今两位知识分子跨越时空的交流。所以当看到聂先生写到石壕村雷大爷,写到湘江亭阁中的老人,写到为他解释七下八上的郑老兄,写到极度害怕崎岖山路的朋友臧胖子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聂先生和杜甫潜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联系。因为有聂先生和杜甫的双重感受,这些山川胜迹、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深沉,更加丰富。
那么我们做什么来突出这一点呢?对这些文字不做删改,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