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记忆,藏于味蕾中,泗洪这家经过三十年岁月考验的老字号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运权汤包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也见证了几代人的成长。
左图为运权汤包苏果店
右图为运权汤包圣马可店
要说运权汤包店,还得从下面这个帅哥说起。
张运权,70后,今年五十二岁,经营汤包店近30年了。
年,21岁的张运权前往徐州学习汤包手艺,94年学成归来,便自立门户,在泗洪开了一家汤包店。
最初开店的时候,店里只有4张桌子,一个汤包三毛钱。生意并不算好,也很辛苦,但他们夫妻俩一直用心做好每一份早餐,真心对待每一个到店的客人,后来店里的回头客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
“一开始谈不上有多喜欢,只是当做一门谋生的手艺,但每次看见全家老少一起来,又心满意足离开的背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一干就是三十来年。”
年出生的张多,打小就穿梭在十几平的店里跟着父亲干活,人才有案板那么高,就可以单手擀包子皮,空闲之余,还会帮忙招呼客人,可以说他的童年记忆都浓缩在那间小小的汤包店里,一桌一椅都有独属他的青春回忆。
子承父业,在多数人的认知里似乎已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年轻的张多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张多在南京做了三年健身教练,有着稳定的收入,由于疫情给健身行业带来的冲击。今年年初,他选择辞职留在泗洪,传承父亲的手艺,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汤包店。
当张运权夫妻俩知道儿子的想法后,最开始是心疼的。他们深知开店的不易,但张多凭借多年给父亲打下手的经验,还是义无反顾的投身进来,今年5月在圣马可开了运权汤包分店。
每天凌晨3点,父子俩就要到店里为早餐做准备,和面、拌馅,架好蒸笼、支起油锅,边上包汤包的阿姨巧指如飞地捏着汤包……等待顾客陆续到店,每天十点左右,店里早点就卖的差不多了。
很多时候,食物是记忆、是慰藉、是语言,人们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对旧时光的留恋。
“店开了快三十年,我也吃了有快三十年,吃他家汤包吃习惯了,以前最早店开在洪盛市场就在那吃,后面搬到苏果超市北门,我也跟到这边吃,每次来老伙计都知道我要点什么。这些年汤包还是那个味儿,没变过。”店里一位吃饭的叔叔得知我们过来拍摄时笑着对我们说。
还有小的时候跟父母来吃,长大后带着女朋友来吃,成家立业后带小孩来吃的,也不在少数。“三十年,运权汤包见证了他们从青春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大人。”
两代人的携手,让运权汤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位于圣马可店的张多老板,年轻且有想法。不同于老店传统的线下购买,新店开通了外卖,更迎合年轻人的饮食需求。
由于收到很多客人的反馈,“在外地漂泊就想这一口”“早上时间太紧张,来不急过来吃,天天只好在门口随便买点应付一上午”……目前,店里也开始销售速冻汤包,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运权汤包。
运权汤包三十年来,发生了许多的变与不变。变的是顺应时代,不变的是对口味的执着,对品质的坚守。
一杯一盏,一碟一碗,盛满一代人的记忆,牵动人心。泗洪这座县城还有很多不起眼的老店,每家店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记忆,装着几代人怀念的老味道,与不同的人味蕾之间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