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王艳珅通讯员汤以方)上周末,我们迎来一个晴朗的周末,暖意融融,不少市民选择走出家门,与春天来一场亲密的约会。新的一周开始了,晴暖天气是否会持续?3月28日,记者从宿迁市气象部门获悉,本周宿迁天气将依然保持多变模式,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中期有冷空气影响。
时而阳光,时而阴雨,在通往春天的道路上,宿迁天气总是这样充满“坎坷”。上周雨水强刷存在感,截至25日17时具体雨量:宿城区29.7mm、宿豫区26.6mm、市洋河新区32.6mm、市湖滨新区23.8mm、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30.3mm、苏宿工业园区30.8mm、沭阳县32.0mm、泗阳县43.2mm、泗洪县35.1mm,最大降水地区是沭阳县塘沟镇周集社区,达到58.8mm。
如何形容宿迁的春天?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引出无数个答案,春如四季不是说说而已。不少人看到这几天天气转暖了,想洗洗衣服,直接把冬装收起来。但降温告诉你:别急!在未来一周,宿迁市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周三和周四受冷空气影响,宿迁市将有5~6级大风,气温下降5℃左右,本周气温先升后降,周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4℃。
乍暖还寒的天气状态,气温也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对此,宿迁市气象部门建议市民根据温度变化合理增减衣物,谨防感冒发烧等疾病发生。
同时,本周无降水,农业方面可抓住利好天气,做好病虫害防治;加快春耕进度,加强已播种作物的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保障市场供应。“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更是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爬山等。
具体天气预报
周二晴转多云,东南风3到4级阵风5级,气温7℃到19℃;
周三多云,东到东北风3到4级,气温10℃到19℃;
周四多云,东北风4级阵风5到6级,气温9℃到16℃;
周五多云,东北风转南风3到4级,气温8℃到15℃;
周六多云到晴,南到西南风3到4级,气温4℃到16℃;
周日晴到多云,偏南风3到4级,气温7℃到20℃。
相关链接
春季过敏怎么预防
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春季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同时也是过敏的高发季,很多人容易出现过敏症状。如何预防过敏,一起来看看!
春季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哪些
1.荨麻疹
四肢或躯干皮肤上突然出现大小不等、高出表皮的风团、红斑,几小时后迅速消失,消退后不留痕迹,反复发作;皮肤瘙痒,用手抓会出现皮肤划痕。
2.过敏性皮炎
春季紫外线较多,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现红斑、丘疹等,就是俗称的“桃花癣”。
3.过敏性鼻炎
以鼻塞、流清水鼻涕、鼻中发痒、不断打喷嚏等为主要表现,多是散播在空气中的花粉刺激所致。
4.过敏性结膜炎
一到春天就双眼奇痒,同时伴有结膜充血和轻度异物感,反复发作几年后,症状甚至会逐渐加重。伴有畏光、灼热感,睑缘不时出现黏液样分泌物,这是典型的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表现。
5.支气管哮喘
一般由吸入过敏原诱发,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典型的可听到哮鸣音,一般用支气管扩张药物能迅速缓解。
如何预防春季过敏
1.减少接触过敏原
过敏体质者应尽量少去植物园等花草树木繁茂的地方赏花,居室内也少放或不放花木,减少接触花粉的机会。
2.可预防性用药
在花粉期到来前数周,可预防性用药,如选择使用色甘酸钠吸入剂,该药对花粉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注意预防紫外线
有些青年女性出游踏青回来,发现脸上雀斑增多、褐斑加重,这是由于对阳光中紫外线过敏所致。据测定,紫外线的强弱与纬度、季节云层的厚薄以及时间等有关系,而与气温的高低无关。一年之中,春季阳光中紫外线含量最高,人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最高,需注意防晒。
4.应对皮炎有方法
还有一些女青年在春天易得一种叫“桃花癣”的皮肤病,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其实桃花癣并不是“癣”,它实际上是春季好发的单纯性糠疹、脂溢性皮炎及春季皮炎等皮肤病的总称。
单纯性糠疹的发病,可能与风吹日晒过多、消化不良、维生素不足、皮肤干燥等因素有关。脂溢性皮炎和春季皮炎发生,与内分泌紊乱、消化不良、吃刺激性食物、维生素不足、使用伪劣护肤用品和风吹日晒等因素有关。
医院做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以帮助判断是否属于过敏体质。
有过敏体质的人,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如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等;不宜吃易致皮肤过敏的虾蟹类;不用劣质化妆品。
对于季节性皮炎预防可于易发季节前1~2周口服抗过敏药物。平时用冷水洗脸,尤其是患皮炎后,更要坚持用冷水洗脸,不用热水烫洗,更不能搔抓。
春季过敏人群能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春季到来,过敏人群增多,处在过敏期的人群是否可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过敏是医生在接种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既往发生过对疫苗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不适合接种。对于花粉过敏、鼻塞、流鼻涕或者出现皮疹的过敏人群,建议要错过过敏期,轻症可遵医嘱进行接种。
综合北京日报、科普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