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宿迁市在苏北率先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突破18万元,提前实现省委村级集体经济“18万+”扶持计划预定的目标。去年,又实现新跨越,村均收入超50万元。
年起,宿迁实施资源性、资产性、经营性收入“强村三项”试点,突出抓好整理土地、购置房产、开拓经营等工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长探索一条新路。
“以前,村集体资源存在着被私人侵占、发包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泗阳县穿城镇颜圩村党支部书记颜晓舟算了一笔账,“这两年,我们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共清退盘活土地亩,发展菊花产业亩,带动余人就业。村集体资源盘活了,群众致富有盼头了!”
这样的场景,在宿迁各地随处可见。
金银花开“金银”来。宿豫区曹集乡曹家集社区收回的集体土地,用于发展金银花产业,并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年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老百姓都说金银花就是“致富花”。
宿迁通过全域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回购宅基地、土地整理等,逐一明晰边界、明确权属,盘活用好各类土地资源,并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包,既盘活了村集体资产、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又净化了乡风民风、维护了公平正义。
村集体有了资源,还要想方设法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资金,才能更好为群众办实事。
宿城区原有1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以及9个相对经济薄弱村,统筹各类扶持资金和配套资金,投入0万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8万平方米,实现年租金收入万元,仅此一项村均增收8万元。
“这几年,我们唐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大家想想都开心。”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村老党员王建骄傲地说。
为防止“边缘村”滑坡返贫,宿迁倒排了个集体经济收入刚刚迈过18万元门槛的相对薄弱村。通过投入财政资金、整合扶贫资金、用好金融资本,支持他们异地建设或购买标准化厂房、建设商业用房、购买城区门面房。
这样,让村集体拥有产权明晰的固定资产,既取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又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目前,全市个村共新建或购买标准化厂房98.6万平方米,全部确权到村,每年村均增加租金收入7.8万元。
为把资金用好用活,产生更大经济效益,宿迁各地同步探索以村集体资金入股现代高效农业项目、收取土地流转或物业管理服务费等,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新的增长。
泗洪县双沟镇刘符套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肉鸭养殖,年出栏肉鸭万羽,带动余户农户增收。
“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出去打工没人要,没想到在家门口帮着养鸭子,一个月能赚0块,比自己种地强多了。”今年已年过50的村民施学忠笑得合不拢嘴。
(杨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