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建设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需求,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乡村发展的新路径,泗洪县城头乡——乡村振兴获得正确的“打开方式”)
宿迁网讯(记者李尚程裴凌曼)赏荷、摘莲、听蛙鸣、吃龙虾……夏秋交替时节,位于洪泽湖西岸的泗洪县城头乡,离繁华不远,离自然很近。初见城头,就能发现城头独特的美——碧水环抱下的城头僻静淳朴,林木葱郁、鸟语花香。依托优美的环境,城头人做足绿色文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获得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走过光辉洒过的道路
三面环水的城头乡古时吴城,明朝年间,由于地势低洼,水患不绝、屡屡被淹,仅城头一角浮出水面,城头乡因此得名。当地人筑土为台重建家园,一个个村庄便应运而生,周台、胡台、莫台、徐台、刘台等共有30多个以台为名的村庄。千百年来,睿智勤劳的城头人虽饱受洪水之苦,但从未屈服。到年,洪泽湖西岸筑起了防洪大堤,又建起了10多个电力排灌站,消除了水患,实现旱涝保收,昔日的“洪水走廊”成了鱼米之乡。
“风光不与四时同”。一条防洪大堤分割了两个时代,又将堤外堤内分隔成了两个小世界——堤外碧波荡漾、粉荷翩翩、芦苇茫茫;堤内绿树成林、良田万顷、白鹭翩跹。城头乡成了真正的鱼米之乡、人间仙境。这里曾经因水饱受磨难,现在又因为水焕发出勃勃生机。
说到林场,感觉与水没有瓜葛,但城头乡林业四分场恰恰是依树傍水。松树林郁郁葱葱一片翠绿,走在林间满目的翠绿让人顿时感觉一阵清凉掠过心头;村边小池塘内绿植和鱼儿相映成趣,生机盎然;孩子们在村中健身广场上玩耍,悠然自得……当地居民依托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带动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5万元,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城头乡辖区共有九个林业分场,是苏北地区较大的国有林场之一,总人口人,土地总面积亩;公益林面积占比达67.1%,林木蓄积量一直保持在10万立方米以上。林木覆盖率达26.53%,在全县乡镇(场)中排名第四;水产养殖面积达亩,水产品总量每年达吨。近年来,这些林业分场不断探索养殖模式,在大力发展宽幅围埂造林的林禽、林农、林蔬、林苗、林菌等林下经济复合经营模式后,又依托位于林业四分场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洪泽湖森林公园,积极发展集特色景观、农业观光、拓展训练、民俗风情以及农家乐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获得了较快发展。
观鸟园和乡土植物园位于城头乡王台岭。传说凤凰曾落于王台岭,于是古人在此大量种植植物,期待凤凰再次来临。由于这里植被繁茂,如今的观鸟园和乡土植物园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来此栖息繁衍。
绿树成荫的观鸟园,是鸟类栖息繁衍的好处所。在观鸟园内栖息繁衍的鸟类有多种,其中的大鸨、灰鹤、凤头百灵、白天鹅等是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美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鸟类专家都曾到此观光考察。
与鸟儿们亲密接触过后,再来到甘棠村。行走在甘棠村的小道上,一阵微风吹过,花儿轻声私语,虫鸟低吟浅唱,一棵棵梨树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在城头,你可以依靠千年古树,触摸它厚重的年轮,体会那千年的沧桑;在城头,无边的稻田、盛开的藕花、来往的白鹭,都能让你感受到淳朴的乡村气息。
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动能的转换,睿智勤劳的城头人采取“前期诊断+精准定位+产业策划+长远规划”的发展模式,发展城头经济。水是城头乡得天独厚的资源,如何激活这“一池春水”?做足一篇“水文章”?可以说,城头乡党委、政府开出了“良方”。
城头乡拥有20亩林地,公益林面积占比达到67.1%,林木蓄积量一直保持在10万立方米以上。这里的林地不仅是鸟儿生长的乐园,也是城头人创业的沃土。
今年31岁的吴军,不仅是泗州古城农副产品(泗洪)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城头乡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年,吴军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台资企业做高级技工。年,他毅然辞去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承包了近亩土地搞种植。几年后,吴军发现,传统种植模式生产出的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一直上不来,只有将传统农业升级到更绿色健康的高效农业上来才会有出路。他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从“一麦一稻”的传统种植模式中调整出来。
年5月,湖滩居委会率先完成1亩的稻(藕)虾共作基地建设,打破了“一麦一稻”的传统种植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参与了基地建设的吴军深受触动,他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带领种粮大户走出困境的金钥匙。年初,吴军投资近万元发展了余亩的稻虾(蟹)共作项目。
“以往每亩小麦收益在元,水稻收益能在元,而稻虾(蟹)共作的收益能在每亩10元左右。”吴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吴军说,虽然有了发展的项目,但是他一直有抱团创业、联合致富的想法。他在应聘成为城头乡湖滩居委会副主任后,又和朋友共同出资50万元注册成立了泗州古城农副产品(泗洪)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城头乡的特色农副产品。吴军告诉记者,现阶段他只是把龙虾、土鸡和土鸡蛋这些农副产品销往江浙沪地区,接下来,还会扩展产品线,为城头乡更多农户提供产品销路。
据城头乡党委书记裴玉龙介绍,稻虾(蟹)共作种养模式是城头乡策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种养新模式。在稳定粮食产量、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效益,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城头乡探索出来的这一发展新路径,是典型的高效、环保、低碳、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城头乡的发展,将以打造“美丽乡村”“幸福农民”“活力农业”为着力点,通盘考虑、精准施策。
返乡创业书写青春的诗行
近年来,城头乡按照“特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发展定位,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城头乡实现稻虾(蟹)生态种养亩,建成甘棠村稻虾共作基地、溧河洼稻虾共作基地等5个示范基地,较常规种植每亩可实现增收0元以上。去年6月,城头乡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称号。
水改变了城头乡的地形面貌,同样也是因为水,造就了城头人不屈的性格。历史上,城头乡曾多次被洪水淹没,城头人坚韧不拔与洪水斗争,在逆境中生存下来;如今,城头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城头创业致富。
28岁的大学生村官赵星星是城头乡林业四分场人,曾在苏州打工3年,去年5月辞职返乡创业。赵星星说,以前在外打工,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内心里总是觉得有种呼唤萦绕在耳畔,于是,他决定回乡创业。如今,赵星星开办养殖场养殖草鸡,利用蝇蛆分解畜禽粪便,得到蝇蛆蛋白和有机肥,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污染问题。
赵星星告诉记者,养殖场每天都能处理大量的动物粪便,不仅解决了养殖场的动物粪便污染问题,还能为当地的蔬菜、水稻种植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分解完动物粪便以后,大量的蝇蛆也是好东西,它是优质的动物蛋白饲料,可以喂养草鸡、小龙虾、龟、鳖等。
刚开始创业时,由于技术不精、管理不到位,草鸡死亡较多,但赵星星并没有放弃。他经常去请教专家,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逐渐掌握了鸡病的日常防治。看着自己的想法慢慢得以实现,赵星星的心中充满了干劲。
年9月开始,赵星星挨家挨户动员当地赋闲在家的劳动力加入他的养殖场,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目前,已带领三户农户共同致富。为了帮助当地农户扩展销售渠道,赵星星还不定期到农户家中高价收购鸡蛋。
赵星星采用的这种生态种养模式真正做到了环保、节约、绿色、生态。新的创业思路不仅改善了周边农户的生活环境,同样也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新思路,新环境,新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城头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和智慧走出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生产模式。在城头乡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城头乡掀起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潮。城头乡党委、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中,一边将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人力变人才;一边不断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
而今的城头乡,是一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蟹、冬有青的画卷,迎面扑来兴旺、富裕、文明、生态的气息。未来,城头乡将在无限憧憬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