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www.teaformosa.com/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轰轰烈烈全面展开的。由此,中国很多省份涌现出了各自的“包产到户第一村”。

这说明农民的意识在普遍提高,更说明以吃“大锅饭”为特征的集体经济,确实已经走到了他的尽头。

无论从哪方面说,“包产到户第一村”的遍地开花都是社会进步的直接体现。探究谁是真正的“包产到户第一村”并不重要,这里我想对所有有文献记载的“包产到户第一村”做一个全景式的扫描,绘制一幅中国“包产到户第一村”群英谱。

也许,从中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包产到户”在当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安徽“包产到户第一村”——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一提到“包产到户第一村”,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安徽凤阳的小岗村。的确,凤阳小岗村为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代表性和先锋意义的。特别是那封按着十八户村民猩红指印的“血书”,让人揪心之余,陡增无限敬佩。

年11月24日深夜,在小岗村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一个史无前例的“包产到户”的计划,经过十八户村民反复商量,终于要付诸行动了。

虽然是一群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但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的这个举动意外着什么,会产生怎样严重的后果,但是为了能吃饱饭,他们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请看他们当晚草就的“生死契约”,就知道他们实行“大包干”的决心有多大、多强。

小岗村十八户村民草写“生死契约”

从这封“生死契约”里,我们完全能够感觉到改革之路迈出第一步时的纠结和艰难,好在他们果断地迈出去了,而且得到了预想的结果!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严宏昌

关庭珠、关友德、严立付、严立华、严国品、

严立坤、严金昌、严家芝、关友章、严学昌、

韩国云、关友江、严立学、严俊昌、严宏昌、

严美昌、严付昌、严家其、严国品、关友申。”

二十枚猩红的指印,定格在二十个义无反顾的名字上;二十枚猩红的指印,像二十把利剑,直刺旧体制的心脏!但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正是改革开放的黎明!

小岗村十八户村名草就的“生死契约”

安徽“包产到户第一村”——小井村

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

就在小岗村十八户村民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猩红指印的前两个多月,小井村的“包产到户”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年,肥西县从春到秋持续大旱,61.1万多亩田地受灾,受灾人口达48万多。为了不上演集体大逃荒的悲剧,山南镇人民在外号为“汤大胆”的区委书记汤茂林的主持下,冒着坐牢,甚至杀头的危险,以小井村为中心秘密实行起了“包产到户”以自救。

“包产到户”的及时实施,让大灾之年的肥西没有出现一例家破人亡的惨剧。“包产到户”让老百姓终于看到了吃饱饭的希望,小井村成了安徽的又一个“包产到户第一村”。

内蒙古“包产到户第一村”——康家湾村

大包干标兵赵丑女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原耳字壕镇(现属树林召镇)康家湾村的赵丑女,应该称“包产到户第一人”,她的家应该称“包产到户第一家”,这个当年五十多岁的村妇,在年就已经搞起了“包产到户”。起因是赵丑女家住在离生产队非常远的一个偏僻山沟里,每日随集体出工很困难,便向生产队提出承包自家附近的14亩地和一台水车、一头骡子,自主生产经营的要求,得到了队干部的许可。

于是,赵丑女在自己的责任田起早贪黑忙碌起来,秋收后,赵丑女承包地的粮食亩产高达斤以上,大白菜、大蒜的收成满足了整个生产队的需要。赵丑女家的人均收入比整个生产队高出了几倍。领导从她身上惊喜地发现了一条短时间里可以解决所有群众吃饭大问题的“捷径”,于是,“包产到户”秘密地在康家湾村周边村镇推行起来,赵丑女成了全盟带头承包土地的标兵。

浙江“包产到户第一村”——狄家村

中间为当年的狄家村队长徐预群

年秋天,长兴县长城公社狄家村24亩油菜地因天气恶劣面临绝产性歉收,油菜苗冻死了多一半。农民要吃油,国家硬性的油料任务要上缴,当时狄家村生产大队队长徐预群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偷偷地把24亩油菜地分给了村里户农户,并在国家任务的24亩之外,悄悄增加到了40亩,让村民自主经营。结果当年的油菜籽亩产破天荒达到了多斤,比生产队时的三倍还多。

当时长兴县长城公社把这种经营形式叫“包产到劳”。“包产到劳”虽然成效显著,但在全面实行的过程中,还是遭遇了不少波折,基层领导还是经受了不小的政治考验,好在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

海南“包产到户第一村”——高隆陈村

文昌县委回复高隆陈村大包干的文件

年的冬天,对于海南文昌市文城镇高隆陈村来说,等同于万物复苏的春天!一直想方设法要把村民带出贫困的生产队长陈明清,这天当着全体村民宣布:要把生产队的13亩番薯地承包到户,让群众自己经营。他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但他决心已下,再不这样做会饿死人的!文城镇高隆陈村的农民开始吃饱肚子了,陈明清的名字,理所当然地镌刻进了海南改革开放史册。

重庆“包产到户第一村”——葛兰乡八一大队十三生产队

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愉快劳作的农民

年,长寿县葛兰乡八一大队(南中村前身)十三生产队队委会集体决定,把土地承包给农民,他们的目的简单而明了,就是为了老百姓有口饭吃。

当年实行“包产到户”的十三生产队粮食以平均亩产斤以上的事实,证明了“包产到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葛兰乡八一大队十三生产队被载入重庆的改革史册。

广东“包产到户第一村”——潭葛村

潭葛村包产到户纪念碑

吴堂胜的名字,在广东湛江地区海康县(今雷州市)北和公社潭葛村,家喻户晓。因为他是率先为吃不饱肚子的农民主动找出路的领导干部,广东省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他推行“包产到户”开始于年11月,比安徽小岗村整整早了一年多。

由于得到时任湛江地委书记林若,与原海康县委书记陈光保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北和公社潭葛村的“包产到户”之路似乎要平顺一些,但仍遇到了不小阻力,而他仍不失广东省改革先驱的称号。

山西“包产到户第一村”——上后背村

包产到户后的上后背人在精耕细作

年,一个工分只有2毛钱的分红,“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山西省阳曲县泥屯乡上后背村的十几户农民,在山穷水尽之时,在队长王吉富的秘密主持下,签字画押,把多亩耕地分到每家每户耕种,一年时间就摘掉了村民头上紧箍了二十多年的穷帽子,成为太原市“包产到户”第一村。

江苏“包产到户第一村”——垫湖村

上塘包产到户纪念馆

垫湖村,地处苏北的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因地势造成土质贫瘠,庄稼广种薄收,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弱村。

1978年,这个村的30多户农民在苏道永的带领下,私下将集体260多亩土地包产到户,经过精心营务,秋后家家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成,不仅吃饱了肚子,改变了“黄粘土,水不淌,十家九户都缺粮,扯把稻草就当床”的凄惨面貌,而且为全县乃至全省的老百姓探索出了一条生存之路,光明之路,赢得了“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

甘肃“包产到户第一村”——红崖湾

十二户人家,53个村民——在中国的乡村版图上,红崖湾可能是最小的一个。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从解放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未给国家缴过一粒公购粮,年年吃返销的“烂包村”,于年的秋天,在陇西县县委书记张自强和碧岩公社党委书记袁志茂的许可指导下,秘密点燃了“包产到户”的星火,以敢为人先的担当和勇气,率先为定西地区乃至整个甘肃省,及时摸索出了一条农村发展之路,帮老百姓实现了吃饱肚子,穿暖衣服的“最高理想”。从此,红崖湾被称为大西北的小岗村。

陕西“包产到户第一村”——南镇铁匠街

陕南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李云山

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而早在年9月,当时的南郑县红茶人民公社铁匠街生产队在该队负责人肖朝贵、李云山的主持下就已经开始了分地分田、包产到户,这种壮举仅仅比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秘密分田晚半年多。

一年后,这种来自基层的探索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党政组织的肯定,从而揭开了陕西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

我相信,除了小编整理的这些有据可查的“包产到户第一村”,当时的中国大地肯定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岗村”,他们或许会被岁月尘封,相信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震撼人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