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汗青·刘欣华
年8月,因为电影《哪吒》的热播,很多人都在点评这部电影,但是中纪委一篇点评却让观众耳目一新,人民日报还专门转发了中纪委点评的我们看《哪吒·魔童降世》,到底在看什么?中国的神话,不能单纯当童话故事来看。神仙妖鬼那些事,其实都是人的事。小小的陈塘关里,也包罗着人生百态
关键词:哪吒正义精神传说民心
九湾位置处于黄淮间
九湾,位于今天安徽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境内九湾居委会,属黄淮地区。黄淮地区自西向东,从南到北,大多留有中华民族祖先们活动的印迹。年在山东沂源县土门镇骑子鞍山发现了一批猿人化石,被称之为沂源人,距今约四五十万年。年在江苏泗洪县下草湾发现了新人类化石,被称之为泗洪人或下草湾人,距今约四五万年。这一南一北的发现,表明了黄淮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河南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山东地区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江苏地区的青莲岗文化,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垓下城遗址与大汶口同期文化等都具有典型意义,标志着黄淮地区是首先步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之一。夏、商、周时期,淮河流域的居民统称为淮夷或东夷,他们与中原地区人民不断交往,最终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中去。从此,黄淮地区便成为汉族聚集区,神话传说丰富,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九湾,就在垓下城遗址偏西南20公里的地方。
哪吒闹海在九湾形成
哪吒闹海是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哪吒闹海是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期,整个华东大部分在海水之中,位于东海入海口有九湾河,河口有陈塘关所在地,陈塘关原名陈塘渡,又名九湾渡口。在渡口西千米远的河中,有一深不可测的龙潭,潭面烟雾笼罩,终年不散;水色墨黑,再旱不涸,再冷不冻。因为潭底有一清泉直通东海。潭内宿有青、白二龙,每逢夏秋之际兴妖作怪,推波助澜,使洪水冲破堤岸,淹没良田,吞噬人畜。托塔李天王在陈塘关担任总兵时,夫人生下一个肉蛋。李天王认为是不祥之物,一剑劈开,却蹦出一个手套金镯,腰围红绫的俊俏男孩,起名为哪吒。一日,哪吒在九湾河边戏水洗澡时,正好碰上东海龙王三太子出来肆虏百姓,残害儿童。小哪吒见此恶徒,义愤填膺,铤身而出,打死三太子又抽了它的筋。东海龙王得知此讯、勃然大怒,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前来捉拿哪吒,并降罪于哪吒的父亲,随即兴风作浪,口吐洪水。哪吒手执项圈、手镯,取下布兜兜化作高墙,洪水始终漫不过高墙。龙王战不过哪吒,便带领青、白二龙逃回东海,老龙潭从此平安无事。
故事最后,小哪吒不愿牵连父母,于是自己剖腹、剜肠、剔骨,还筋肉于双亲,借着荷叶莲花之气脱胎换骨,变作莲花化身的哪吒。后来大闹东海,砸了龙宫,捉了龙王。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李氏父子,在陈塘关东门外建起七进院落的大庙,塑有左手托起七级宝塔、右手按剑而立的托塔天王李靖神像,又在九湾集南兴建哪吒庙,塑有三头六臂的哪吒神像。哪吒横眉怒目,注视河心,时刻提防青、白二龙来犯,以保护平民百姓。
人们借助这个神话故事,发泄了对造成水害的龙王的怨恨。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创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远播海内外。哪吒文化为传承文明,揭示了中华民族“抑恶扬善”与“护国济世”的优良传统。
哪吒的诞生与传说
哪吒,是中华文明史上传说中的神话英雄人物,是人们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中,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塑造出哪吒这一少年英雄形象。创造出来为世人景仰的一尊神祗。成了无数先民的理想与智慧的化身,这里既有人们的精神寄托,更有民族精神的弘扬,不可简单以虚妄与迷信概而论之的。哪吒,在中国宗教史上,是人们心灵崇信而亦佛亦道的一尊神祗,在人们社会实践中,他又是一位源于生活的历史文化偶像。哪吒的诞生与传说,多见于古代佛道经文故事和文学作品。较早见于公元年之后,南朝梁.惠皎《高僧传》载《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称三太子哪吒随父毗沙门天王护法,被传为佛教护法神之一。据唐·郑肇《开元传信记》载,哪吒乃“毗沙门天王三太子,以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已久矣”。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经故事称,哪吒“析肉还母,析肉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力神,为父母说法”。在此之前,哪吒皆为佛教神明。公元年以后,元代坊刻本《搜神广记》载:称哪吒乃玉皇驾前大罗天,统帅天兵神将的中营大将军,亦称中坛元帅,专司镇守天门之职。直到明代隆庆(公元-)前后年间,《西游记》(吴承恩著)《封神演义》(许仲琳著,亦说陆西星著)传世,主要根据民间话本《武王伐纣平活》,演绎的“封国以报功臣,封神以妥功鬼”的仙佛斗法神话故事,堪称集哪吒传说之大成。只是《西游记》并未交代哪吒与李靖的父子关系。而《封神演义》则采用历代传说,哪吒成为道教之神,文字十分精彩。从哪吒出世、闹海、杀石矶,到剔肉析骨、莲花化身、与父托塔天王共同助周灭商。哪吒形象被塑造成一位蓄“刘海”、着荷衣、举缨枪、缠红绫、握金圈、脚踏风火二轮的少年英雄,得以流传为世人所景仰。我们从以上资料看出,哪吒的传说代代相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韵,向人们传递中华民族的久远信息。至于哪吒文化归属问题,无论亦佛亦道,皆浸透了中华文明,看得出中华传统儒学与佛道文化深远影响,不论站在宗教,还是民间角度,它都是一种十足的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现象。
哪吒精神的文化内涵
哪吒精神,是哪吒言行、事迹所展现并传留下来的一种理念、信仰、道德风范、品格气度,如同道教精神一样,是一种风格、态度、气象。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道、佛、儒”学人格化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哪吒身上所显现出来的精神品格,既是一种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一笔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它仍是铸造“龙的传人”人格和灵魂,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种精神支柱;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一种精神凝聚力;是民族生存、自立、兴旺、发达的一种精神活力;是净化社会人心,救治“文明社会”弊病,造福人类的一种精神动力。
古人言:“神莫大于化道”。哪吒被道佛两教尊为神,是华夏儿女特别尊崇的“肉身成圣”者,其神圣之精神,同“道”融为一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起来,有下列要点:1、浪子回头、成仁取义之精神。哪吒幼时,曾与父反目,追杀其父,被塔镇服后,方浪子回头,告错认父,继顺乎大道,同父合力兴周灭商,义无反顾,遂成正果。哪吒堪称天字一号浪子回头的典范,成仁取义、一身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今朝,我们应当竭力提倡哪吒这一精神,有错既改,关爱、挽救失足者,宅心以仁,为义而争,让世界充满爱,让浩然正气充满人间。2、尊师重道、内外双修之精神。哪吒一生尊重师傅太乙真人,谨遵师命立志兴周降魔而勤学苦练、自强不息、求索攻坚。其师则依道教“内外双修”之精神原则,匠心苦运,精心传道。内磨哪吒之性,使之德行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外授火尖枪法、风火二轮、灵符秘决、乾坤圈、混天绫、金砖等,使之匡正扶义、降魔除妖之术,故哪吒德艺双善。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道德不行”、“道无术不行”。进日的西部大开发,中华民族之振兴,应以倡导“尊师重道,内外双修”之精神。3、济事救民、弘扬善之精神。哪吒“下凡”,或是为玉帝之命,降魔除妖保人间太平;或是奉元始天尊之命辅周灭纣,惩恶扬善,救民于水火。由此,哪吒得以永世流芳,成为众生心中真善美的化身,一尊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扶贫拨苦、解厄救捆、赐福禳灭、法力无边、无所不能的神。哪吒这一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新千年更应发扬光大。4、守职尽责、团结进取之精神。哪吒自幼不忘肩负兴周灭商、济世救民之历史使命。为此从不违抗师命、军令,守职尽责,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一往无前。哪吒即使在魂魄无依时,居翠屏行宫恪守职责,对四方进香居民有求必应。哪吒出征后,同其父兄及同为一阵营的将相、神灵,和衷共济,精诚团结,同心同德,,奋发进取。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天下利益为重,注重整体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团结进取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必将对国家的和平统一、民族的团结振兴,发挥独特的作用。5、无私无畏、敢为人先之精神。万世颂扬的哪吒闹海,盖因哪吒其时纯真无邪、无有私欲、志向高远、艺高胆大。亦因此,哪吒敢于打出反叛无道纣王的第一枪,也敢于充任破纣辅周先行宫、“东进五关为前部”。世人面临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反腐倡廉、除暴安良、解厄救贫、国家统一、民族振兴诸问题,倍觉哪吒无私无畏、敢为天下先精神难能可贵。吾辈当心向往之,实践力行之。6、淡然无为、超凡脱俗之精神。道家以“清静无为”为本。哪吒随师到远离世嚣的山洞忘我修行,以淡泊宁静心对待世间事,“无为”而静待时机下山成其大志,不妄为,不乱为,顺乎大道,“抱一守中”,兴周灭商矢志不渝;功成后,又不忘其为“山野人”之本,不恋封侯拜将,不贪功名爵禄,重回山野,返朴归真,超凡脱俗,“无为而无不为”,终“修成羽翼超三界”。正如《道德经》所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哪吒劳苦功高,却不居功谋私,实是恬淡通脱,如天地“不自生”,因此能“肉身成圣”,地久天长,英名远播,万世景仰。当今,宇宙混沌,清浊难分,数典忘祖,以权谋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等,使中华民族蒙羞;邪恶、病态、愚昧、消极、腐朽的颓废精神,有蔓延之势......对此,我们能否淡然无为待之,仿效哪吒,导引人类社会走向超凡脱俗、自然畅达之康庄大道。
三河与九湾哪吒闹海
历史上,河流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是雕刻大自然的工具;由于河流两岸往往土地肥沃,河水给人们以充足的水源,用以饮用和灌溉土地;河流也为人们的交通往来提供了方便,于是,人们在河边定居下来,开始形成一个个村庄,以后,逐渐发展成一座座城镇。河流哺育了城镇,城镇改变了河流的面貌,为河流增添了无限生机。九湾就是这么而来的。
九湾,位于今安徽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九湾居。她的前身就是一座千年古镇,大禹治水时期,就有河流穿越九湾而过,名九湾河。自商代开始,人口聚集,渐渐地形成了码头集镇,名九湾镇。隋炀帝大业六年(公元年),在原九湾河的基础上,又拓宽了河床,后来又接浍河水入河,自此至唐、宋、元、明、清、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在黄河与淮河之间,九湾镇都是著名的集市贸易大码头,天下商贾,云集九湾,在经济、文化、政治上起过一定的作用。
九湾渡又称陈塘渡,古时叫陈塘关,九湾当地人世世代代流传着哪吒闹海的故事。据说托塔天王李靖曾在此守关。据《水经注》记载:“九湾渡原名陈塘渡,又名陈家渡口,立有哪吒庙,传为哪吒闹海处”。《凤阳县志》记载:“九湾有哪吒庙,立有一座三头六臂的神像,横眉怒目,注视河心”。《灵璧县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扩建此庙”,民国时期设立灵璧县南山区九湾镇。乾隆年间在九湾设立过“大名府”,房屋布局是“明三暗五”,可见集镇建制历史悠久。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九湾神话文化底蕴仍然存在,古镇四周保存庙宇众多,在老龙潭旁边有龙王庙,传说庙中供龙王神仙,每遇到干旱年份,当地百姓就去庙中进香参拜,祈求降雨。与澥河交汇处,有个河心洲,洲上建有三观庙,传说三观庙供有河神,百姓出船打鱼时去庙里上香以祈求平安。在九湾街西侧有座西庵庙,庙里有求子菩萨。九湾街南头还建有火神阁,阁中供有火神,百姓为祈求平安祭拜火神不要把火灾降临。人们为祈求天下太平安居乐业,在九湾街东侧建有三皇庙(庙中供有玉皇、地皇、人皇)。街道西北角(现在九湾小学位置)建有炫德庙,庙中供有炫德神像,在旋德庙旁建有二家张祠堂。
老九湾有句不服穷的顺口溜:“九湾穷,九湾穷,再穷还有四千铜”。这是指九湾镇铜器、铜雕哪吒之多,足见当年九湾是非常富饶的古镇。同时,也障显了九湾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时,九湾老街两侧商家店铺还有70多户,一面35户30家姓氏不重复。在老九湾街道上,曾建有72面吃水井,可见当时常住人口之多,非常繁荣。历史上的九湾还被称作“小南京”,手工业发达,百姓富裕,周边五河、怀远、灵璧、泗县、固镇等商贾都前来九湾交易。街面上,石板铺的干净利落,下水道通畅;街道东侧建有护城河沟,南北街两头建有城门,百姓属称砳;出北城门是菜园地,菜园地是三步一桥。新中国成立前,九湾镇隶属于灵璧县南山区,行政区域南至小蚌埠,西至连城、东到周庄元集、北至刘集(现在的刘集镇)。几千年来,九湾人民世代尊崇哪吒,传承哪吒的正义精神连绵不绝。
从古至今,经济往来频密的河水,见证了沿岸文化繁荣。九湾古镇,民风淳朴;今日哪吒闹海文化公园风光旖旎,蓝天碧水,野鸭满湖,白鹭齐飞;园区沿河而建,草木葱茏。哪吒闹海文化展示中心、陈塘关遗址、香涧湖、湖心洲、老龙潭、古井、古石、古砖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彰显了哪吒闹海文化风韵,深受群众喜爱。水波涟涟,滋养文化。九湾作为哪吒闹海传说发源地,由于大运河的开通,让境内河流南入淮河,北连汴水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九湾三河(浍河、澥河、怀洪新河)文化由此也呈现出包容与统一、扩散与开放,三河水浇灌出一座商业及人文繁盛的古镇,丰厚了九湾三河沿岸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流淌的三河,流动的文化,已成为哪吒闹海文化发展史中的独特风景。
三河文化穿越时代变迁,见证沧海桑田,千百年来润泽万顷良田,融合水利之美、农业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让流淌的三河文化熠熠生辉,刘集镇一直在行动。
(感谢李亮先生提供综合素材)
参考文献:
《哪咤闹海》爱德少儿河南美术出版社-05
《哪咤传》秀溪吉林人民出版社
《哪咤》周楞伽少年儿童出版社-01
《灵璧县志》(清)吴嵩·顾勤墉黄山书社-08
《固镇县志》固镇县地方志编中国城市出版社-05
《凤阳县志》龚庞丁家干主编方志出版社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光明日报出版社-06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佚名,王孺童校中华书局-11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人民文学出版社-12
《西游记》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09
《南游记》朱力士长江文艺出版社
《道法会元》张继禹华夏出版社-0
《五灯会元》[宋]释普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洋记》[明]罗懋登岳麓书社-02
《锋剑春秋》鬼谷子中州古籍-08
作者简介: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级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年入安徽经济报、后任《时代·中国之声》杂志副总编,兼任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蚌埠人,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有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秋风中的园明圆、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