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7月22日电 题:江苏泗洪:守住生态红线,放飞绿色梦想
新华社记者王存理、朱筱、沈汝发
盛夏七月,位于江苏泗洪县境内的洪泽湖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游人如织。作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泗洪县坚持“生态立县”,以生态保护为基,产业发展为要,绘出一幅“水清、景美、民富”的美丽画卷。
(小标题)守住生态红线 保护绿色田园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泗洪拥有75万亩原生湿地,占江淮生态经济区湿地总面积的近十分之一,自然禀赋良好。然而,20世纪90年代,部分产业的粗放式发展造成当地生态平衡失调。
痛定思痛。泗洪全面推进“绿水青山专项行动”,投入12.6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洪泽湖退渔还湿、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百河千渠环境整治连通、造林绿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五大工程”,夯实生态发展家底。
“过去,湿地水面上到处都是渔船,围网密密麻麻,吃喝拉撒全在船上,水面上漂浮着机油和垃圾。”临淮镇二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俊永回忆说。如今,这片湿地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水质国家二类,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级水源地。
自2011年泗洪县政府与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联合制定“退渔还湿”工程规划至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完成退渔还湿面积13.85万亩。
作为全国养猪大县,泗洪县的农业畜禽污染一度十分严重。“沟渠污水到处都是,一到夏天就散发臭味。现在我们镇共三个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能力达到500吨,沟渠水质达到了一级B标准。”临淮镇党委书记王志明说。
自2016年以来,泗洪县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运营模式,投资2.7亿元建成镇村污水处理厂(站)130多个,铺设管网400多公里,实现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有效遏制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
另外,河道也是污染重灾区。当地一位环保部门同志直言,“有些河道20多年都没清过。”目前,泗洪已完成总任务量4288公里的县乡河道疏浚工作,开工建设36.3公里环县城生态绿廊和130公里环洪泽湖生态绿廊,结合“河长制”工作,全面完成洪泽湖“双清”行动,铁腕打击非法采砂,县域实现“零盗采”。
(小标题)生态产业融合 挖掘绿色财富
夏日午后,渔民杨俊高采摘归来,他的船上摆满了新摘的绿色莲蓬和白色藕莛,剥开轻嚼可感受丝丝甜味。
“退渔还湿”之后,泗洪通过建设“水上牧场”,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径,让老渔民们的“老生计”焕发绿色新生机。
据介绍,“退渔还湿”后,泗洪县在湖面滩涂投放野生菱角、莲藕、芡实及各类水生动物,成立水上专业合作社,带动400多户贫困户就业,年均增收3万余元,既改善水质又创收富民。
2018年6月17日,中国泗洪第三届洪泽湖湿地杯国际休闲垂钓邀请赛在洪泽湖湿地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多名钓鱼爱好者同塘竞技。负责开发这一项目的金水集团副总经理张祥说,一次垂钓大赛带来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起码超亿元。
与此同时,泗洪大力推进“生态+绿色园区”模式,制定“鼓励发展产业”和“禁止发展产业”两张清单,三年来累计劝退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近400个,全县11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或重组。
(小标题)探索制度创新 放飞绿色梦想
生态建设如何保持常态化?制度建设是头道工序。组建全县绿色发展指挥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推进洪泽湖生态特区建设……泗洪厚植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生态+改革创新”,科学布局统筹“两山”基地建设,构建与“两山”理论实践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激发生态“生命力”。
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泗洪的一张靓丽名片,在此基础上,泗洪推进泗洪洪泽湖生态保护特区建设。“通过构建统一登记、规划、保护、监管的自然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自然资源保值增值。”泗洪县旅游局局长邵海燕说,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3亿元,被评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
“我们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实绩考核、离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环境税费改革,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对采用清洁能源的企业给予多种优惠。”泗洪县县长李爱华说。
“‘走水路发水财’的旧有观念一度让泗洪的生态遭到破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则让泗洪尝到甜头。我们将继续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通道,让宝贵的生态资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说。(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