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泗洪县是全省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全省六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泗洪县就有西南岗和成子湖两个,脱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请问如何理解这种责任?
李爱华:全省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宿迁;宿迁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泗洪。因此,我们深感肩负政治重任,压力巨大。面对压力,我县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细化攻坚举措,严格按照“一个不少、一户不落”要求,咬定低收入人口脱贫和省定经济薄弱村转化两项核心任务,精准高效打好脱贫攻坚战。
今年以来,我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县级层面先后30余次专题研究推进扶贫工作,创新实施“四方挂钩、百村振兴”计划,深入开展省委、省政府“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全县3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转化,3.8万户、11.9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截至6月底,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26元,全县所有村居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28.99万元,3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平均收入达25.25万元,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我县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减贫工作获省政府大督查表彰激励。
记者: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泗洪创新推出了“扶贫”机制,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李爱华:年我县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的占80.38%,“小病拖、大病挨”、子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我县在全国首创“互联网+保险公司+扶贫”的“扶贫”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政府出资以及向社会募集资金等方式,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每人购买一份元的综合商业保险,使其在入学、疾病、意外伤害、家庭财产等4个方面得到及时救助。自年实施以来,共募集社会资金.4万元,累计赔付1.85万例、万元。“扶贫”项目年获评首届“全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十大典型奖”。
记者:打好脱贫攻坚战,最终靠发展,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泗洪做了哪些工作?
李爱华: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和项目建设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抓手,持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拓宽富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推动扶贫方式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一是不断壮大乡镇工业促脱贫。目前,全县乡镇厂房利用率达90.05%,共集聚规上企业家,先后带动3.2万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年均工资收入2.5万元。
二是加快发展高效农业促脱贫。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截至年,累计发展“百园工程”项目个,优质稻米、绿色蔬果、高效水产、生态畜禽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到74.5%。
三是注重放大生态优势促脱贫。结合“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退渔还湖工程,并在退渔还湖后的湖面发展“湿地自然修复水上生态牧场”17.13万亩,成立以养殖户和贫困户为主体的生态专业合作社和生态巡查队,带动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0.7万元。
四是大力推进就业创业促脱贫。深入开展全员普查登记、全员分类建档、全员培训发证、全员转化就业城乡劳动力“四全工程”和“家门口就业创业工程”,累计开展分类培训5.48万人次,转化就业5.06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0.51万人。积极引导乡镇(街道)企业建设扶贫产业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鼓励企业吸纳贫困户就业,今年以来,全县新增就业扶贫E站个,新增“三来一加”项目80家,吸纳余名低收入人口就业。
五是抓细抓实项目建设促脱贫。全力加快“两大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大类项目建设。“十三五”以来,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8亿元,申报实施扶贫项目个,目前已完工个,累计分红到村到户资金1.1亿元。
记者:泗洪县素有改革创新传统,在脱贫攻坚当中,泗洪有哪些创新之举、特色做法?
李爱华: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持续拓宽脱贫思路、创新攻坚举措,不断提升工作成效。一是全力开展“合作社+扶贫”。目前,全县共成立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个,已申请专项扶持资金万元,带动余户低收入农户入社。二是深入推动“党建+扶贫”。大力推进党建富民“双领”工程,成立合作社功能型党支部72个,97%的涉农村居书记创办“支书领头调结构”项目。三是创新实行“金融+扶贫”。“十三五”以来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8.04亿元,惠及低收入农户5万人次;创新“保险+扶贫”模式,相继推出“扶贫”“防贫保”等项目。四是探索实施“消费+扶贫”。采取以购代捐、以购代扶方式,帮助经济薄弱村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年以来销售农副产品余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0万元。
记者:泗洪县正在开展的“以‘六问’强‘三真’,以‘三实’比担当”作风建设,引起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