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是一片红色土地,彭雪枫当年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党性教育基地。在泗洪县双沟镇(原四河乡)境内,有一条绿树掩映20公里的大堤,和抗日名将彭雪枫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它就是雪枫堤。

雪枫堤修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如今是很多西南岗群众出行的主要道路之一。抗战时期,新四军第四师在淮河下游苏皖交界处驻扎,原四河乡大柳巷一带时常遭遇暴雨天气,加之淮水猛涨,当地残破的河堤随时都有溃决的危险。

年秋,连续20多天的大雨,使得淮河水位陡涨,原来低矮的围堤在洪水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围堤内3万多亩良田、2万多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年8月28日,正在当地参加四师第三届医务工作大会的彭雪枫师长立即停止会议,亲率全体与会人员和警卫营全体指战员,冒着倾盆大雨,赶到围堤最危险的地段,投入紧张的抢险战斗。彭雪枫师长以身作则,抱草、抬土,率领军民加筑堤防。围堤加高后,彭雪枫仍不放心,不断在河堤上巡回检查。

突然,一段围堤被激流冲开一道大缺口,洪流漫进村庄和农田,情况十分紧急。眼看围堤有被冲塌的危险,千钧一发之际,彭雪枫当机立断,大喊道:“同志们,决堤了!快来呀!堵住它!”同时,他毫不犹豫地抱起麦秸,从围堤上纵身跳入缺口,用身体堵住水流。

参加会议的同志看师长纵身跳入水中,也都纷纷跳了下去,连国际友人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也跳入水中,随彭雪枫手挽手地排成人墙,用身体堵住缺口。附近军民闻讯抬来门板、柴草和泥土,从上午干到夜晚。历时10个多小时,彭雪枫始终和同志们奋战在第一线,直到把缺口堵上才上来,保住了围堤内良田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确保围堤安全,在彭雪枫的建议下,四师又抽调三个连的兵力,加上机关干部和学生多人,与当地人民并肩战斗,进行加固淮河堤坝大会战。有资料记载:“会战的那段时间,淮河岸上到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彭师长和民工、士兵一起抬筐运土,挥汗劳动,饿了吃冷馍,渴了饮河水。”彭雪枫还与时任淮北区党委书记邓子恢、行署主任刘瑞龙等同志研究,决定调拨公粮石接济围堤工程,确保围堤加固工程顺利进行。经过10余次抢险、26个昼夜的奋战,20公里的长堤加固工程初步完成。

后来,围堤不断得到加固,“十年九荒”的大柳巷很少再闹水灾了。由于土地肥沃,人民勤劳,农业连年丰收,终有“淮北江南”之称。雪枫堤内五个自然村也以雪枫堤命名,分别叫雪一村、雪二村、雪三村、雪四村和雪五村。淮胜村境内有一地段过去常遭水淹,无人居住,自从建成雪枫堤后,旱涝无忧,逐渐有人迁居耕种,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落,叫新化村。勤劳的淮河儿女在这里植树种粮,繁衍生息,使这里成为鱼米之乡。彭雪枫牺牲后,在大柳巷人民的请求下,年1月5日,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将大柳巷围堤正式命名为雪枫堤。

年,怀洪新河拓宽,南堤向内陆推移,雪一村至雪二村区域内的雪枫堤基本上被新的怀洪新河南堤所取代,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加宽,堤坝内外坡体均用石块砌成石坡进行加固。新堤的形成,让彭雪枫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修固的堤坝,以新的面貌继续为保护堤内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安全提供更坚固的保障。

年,随着乡村振兴的脚步不断加快,倡导“乡村振兴,道路先行”的理念,原四河乡党委政府在辖区内新修了几条黑色化道路,怀洪新河南堤路面也在其中。西接潼峰路,东到双沟镇瑶河大桥,和双四路连接,堤坝内村民外出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了。雪枫堤目前还保留原来的模样,保存比较完整的还有一段。据当地村民介绍,当年彭雪枫率领军民堵住堤坝的缺口就在这一段,这里地名叫“老圆涡”。行走在蜿蜒的雪枫堤上,能看到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雪枫堤”字样。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乡愁文化被摆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年12月,雪枫堤被江苏省水利厅列入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每当老人们经过雪枫堤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当年彭雪枫师长带领全师指战员和当地村民手拉手,用身体堵住滚滚洪流的英雄事迹。彭雪枫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军民筑堤,堵住洪流,才能让今天堤内人民不受水患侵扰,衣食无忧,一路通途。(记者徐其崇通讯员潘加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