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发展活力强。“十三五”时期,江苏省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亿斤以上,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十四五”开局,江苏省农业农村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加速转型,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正在铺开,一首江苏特色的乡村振兴“进行曲”在乡村全面奏响。
宿迁垫湖:改革步伐不停息
“说上塘,道上塘,十家九户都缺粮;茅草屋,漏风墙,扯把稻草就当床……”在位于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的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春到上塘”纪念馆,这首民谣反复播放,与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一同诉说着四五十年前当地人的真实生活状况。
年,这里遭受特大旱灾,饱受贫困之苦的人们“穷则思变”。在时任垫湖大队会计的苏道永以及第五生产队(小苏庄)队长任孝干等人的带领下,垫湖村拉开了农村生产体制改革的帷幕,以“三个五定额”推行“包产到户”——每人分1.5亩承包田,分别经营0.5亩山芋、0.5亩花生、0.5亩玉米,收获后每亩定额交给集体,多余的归承包者自己所有。改革效果立竿见影。年春,小苏庄粮食产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并迅速在上塘引发群体效应。年3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春到上塘》,垫湖村勇于改革创新的事迹和精神响彻全国,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包产到户”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贫困问题的解决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垫湖村所在的上塘镇,地处泗洪县“西南岗”。这里区位相对闭塞、水源匮乏、土地贫瘠,一直是江苏省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集中、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在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和年以来江苏省多轮“挂钩帮扶”政策的重点支持和帮扶下,在人民群众“靠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接续奋斗下,被誉为江苏大包干发源地、“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垫湖村传承改革创新基因,不断改革探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交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
年,垫湖村为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而成立合作联社,建成1.1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培育出“上塘贡米”;年,垫湖村党委书记周磊带头发展碧根果产业,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推动建设上塘镇碧根果育苗基地,如今规模已达亩;年,上塘镇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联社,以入股、项目合作等形式推动壮大碧根果产业,使碧根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拳头产品;此外,垫湖村还利用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建设厂房,引入纯净水、纺织、烘干、电子、照明、口罩等企业入驻,让因土地流转而富余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和增收。
年,垫湖村的人均纯收入是27元;年,这一数字达到元。随着经济发展,近户村民全部住上了二层小楼。在年6月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党委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包产到户”开始,“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改革创新精神就已根植于垫湖人的血脉中。40多年过去了,垫湖村改革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息。新时代改革再出发,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垫湖村,将改革创新的基因注入现代化,正在努力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的传奇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徐州马庄:小香包做成大产业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产业是立农、兴农产业,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生产性服务和农村电商等多样化的乡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江苏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数已达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村电商发展有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入围江苏省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之列,凭借的金名片是传统民俗文化产品——马庄香包。
据马庄香包文化大院负责人厉慧卿介绍,马庄村是全国文明村、中国民俗文化村,这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悠久的民俗布艺制作历史。心灵手巧的百姓,制作出款式新颖、制作精细、设计精美的中药香包、布老虎、手工绣鞋、公子香帽、手工鞋垫等各种手工艺品,其中尤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庄香包为代表。马庄香包“新、奇、秀、美”,形状敦实淳朴,色彩对比强烈,立体造型栩栩如生;内容上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能够寄托人们祈求祥瑞、丰衣足食等美好愿望;内置配方中药添加了20多种精心选制的中药材,香味独特、持久;系列产品达到了20多种,并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设计新造型,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进行订制。马庄香包从最初的小作坊产品变成了全村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大家致富。年以来,小香包更是“火”出新高度,不仅受到国内民众的欢迎,还远销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
作为一款传统工艺产品,马庄香包之所以受到市场欢迎,成为马庄的支柱产业,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它具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二是它能够与时俱进,结合市场需求和人们审美文化的变化不断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创新运营模式,形成品牌效应。
记者在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内看到,厉慧卿设计的马庄香包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真旺、捧捧场、马庄真棒、马庄真旺、马庄等关键词均已成为注册商标。年,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开设网上特色店铺、直播销售基地和香包主题邮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将传统中药香包变成了全体村民的致富产业,年销售额达到了万元。更重要的是,在让村民通过“小香包”得到“大实惠”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香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凸显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
小香包做成大产业,是近年来马庄村从单纯以煤为生向多种产业共同发展成功转型的缩影。21世纪初村庄煤矿关停后,马庄村调整发展思路,建成了以纺织、食品、建材为主体的15家企业;年,结合采煤塌陷地综合整治而建设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湖岸的马庄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与香包产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苏州永联:“四千四万”精神再出发
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中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曾经是许多国家学习借鉴的样板。江苏苏南地区是中国乡镇企业和“四千四万”精神的“发祥地”,这里较早探索农村工业化,涌现出一大批有实力、有特色的乡村,留下了中国农村地区发展的特有印记。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些乡村的实施具备较好的基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已在这里徐徐展开。
从时间上看,苏南乡镇企业的探索几乎与宿迁垫湖村“包产到户”改革同步。主要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在内的苏南地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乡镇企业、市场取向为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里率先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处于全国前列,并保持着较小的城乡收入差距。
苏州张家港市永联村就是随着乡镇企业发展而发展、富裕的苏南农村典范。几代永联人解放思想、拼搏争先、接续奋斗,演绎了以工哺农、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永联村在长江边上围垦建村,曾经是苏南地区面积最小、经济最落后的村庄。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永联村在党支部书记吴栋材的带领下走上了改革开放、乡村振兴之路。40多年来,永联村以工业化为牵引带动城镇化,进而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现有多户人家、约名村民,形成了永钢集团、永联村经济合作社、永合社区、永联景区管理办公室、社会组织等五个乡村治理主体。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50元;年,永联村村企实现销售收入达亿元。
作为江苏省美丽乡村的代表,今日的永联村是全国文明村、苏州市首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正朝着率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迈进。
与永联村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取得显著成就相伴而生的,是“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在企业初始创立发展阶段,正是一大批乡镇企业家、基层干部、农民、采购员,想方设法、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促成了乡镇企业从萌芽到“异军突起”,为中国农村发展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史诗。
当前,我国乡镇企业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既是乡镇企业自身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时期,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推动“四千四万”精神再出发,以敢闯敢拼的担当精神、善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领跑精神、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始终领风气之先,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继续发挥乡镇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奏响“四千四万”精神的新时代最强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广禄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