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闻记者蔡秀娟通讯员许昌亮)12月13日,记者从宿迁市泗洪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经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专家历时2个多月普查,确认在泗洪县境内发现野生大豆资源共计5个集中分布区,总面积平方米。专家建议,尽快建立野大豆种质库,对优质种子进行科学储存,并牵手科研单位培育大豆新品种,以保障我国大豆种子安全。
今年8月份,泗洪县临淮镇生态环保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多平方米野生大豆。该县生态环境部门立即向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汇报,省生态环境厅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泗洪县按照相关部门建议,划定了保护区域,并落实保护人。同时,委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到泗洪开展野大豆专项普查。
据介绍,野大豆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红皮书,与雪莲、胡杨等同属渐危种。其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缺乏对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意识,其生长环境被不断破坏,导致自然状态下野生大豆种群持续减少,部分地区的野生大豆资源变得极为稀少甚至消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提供的《泗洪县野生大豆资源腹部、表型性状、种群生境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泗洪县野大豆主要集中分布在临淮镇,共计5个集中分布片区,总面积平方米。野大豆以片状或集中分布生长在荒地、田边道旁以及低洼地等潮湿向阳的地方。绝大多数为黑种皮,以3~4粒的中粒种子为主,叶片基本是阔叶型(椭圆形、卵圆形)。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副教授王吴彬介绍,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有亲缘关系,它的抗性强,遗传品质好,是唯一能和栽培大豆杂交并且杂种可育、分享种质资源库的野生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古小治认为,我国大豆的自给率较低,严重依赖进口,亟需一些优秀大豆品种来补齐“短板”。不妨建立野大豆种质库,对优质种子进行科学储存,牵手科研单位培育出更加高产、抗病性更强的大豆新品种,保障我国大豆种子安全。
据了解,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已取走3.5公斤野生大豆种开展试验,计划明年尝试培育新的大豆良种。
宿迁市泗洪生态环境局局长李青告诉记者,他们将以5个野大豆集中分布区为主体,建立野大豆就地保护区体系,充分保障野大豆自然演替功能,并对种源进行储存利用,充分发挥野大豆种源应有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