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洪泽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渺。在洪泽湖的西岸,有一个村庄,是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穆墩岛村。为了方便水产养殖和水生植物种植,村里的许多人常年长期居住在星罗棋布的湖心小岛上。为了让这些乡亲有了病痛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30多年前,退伍归来的李绍友放弃在县城工作的机会,回到穆墩岛村当了一名水上村医。
李绍友:从我姥姥那一辈开始,乡亲们大都是在水上生活。平时看到一些乡亲就医很困难。有时候,小毛病都拖成了大病。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就说过,我要去当兵,要立志学习医学。从部队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我要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点实事。
李绍友的军旅照
年秋天,李绍友参军入伍,来到原北京军区某炮兵师所属部队。新兵下连后,他被选送到卫生教导队参加培训。一年的学习结束后,医院当了一名卫生员。在卫生员的岗位上,李绍友一边认真工作,一边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因为表现优异,当兵第2年就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李绍友:我的两位介绍人叮嘱我,一定要践行入党时的誓言,要一切为人民服务,忠诚于党,永不叛党,做一个在社会上有用的人,不要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年,李绍友退伍回到家乡。医院当过卫生员的经历,他本来医院上班,但他心里牵挂着村里一直面临就医难的乡亲,就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穆墩岛村。
以船当脚,以桨为翅,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季春鹏摄)
由于当时李绍友尚不具备行医资格,医院的医生一起学习进修并参加考试,经过2年多不懈努力,终于考取了全科医生的行医职业资格证书,完成了成立医疗室所需的所有手续,并顺利通过了相关部门的考察考核。年,在乡亲们的期待中,李绍友的船上卫生室正式成立。
李绍友:我是这里的第四任医生。在我之前,担任医生的人都没坚持下来。有的医生坚持了两三个月,最多的是坚持了一年半时间。因为在这里行医确实比较艰苦,比如说出行,要是在陆地可以骑电动车、电瓶车都可以,在这里只有划船走。
卫生室创办之初,由于李绍友的经济条件有限,没有能力购置更多的器材和药品,只能在简陋的工作环境下,为乡亲们看病治病。
李绍友:那时候,条件很困难,卫生室设在7吨位的船上。大概过了五六年时间,才换成了18吨位的船。开始时,条件太简陋了,给人看病基本上不能站着走的,得弓着腰走。后来换成吨位的船后,腰才能站直。但当时也只有两张病床,药品至少比现在少一半。
李绍友和他的船上卫生室(季春鹏摄)
为方便老百姓就医,李绍友花了不少心思。他每天划着小船,穿梭于条渔船之间,往返十多公里水路,为渔民出诊,手机也保持着24小时开机状态,确保遇有情况能随叫随到。每到冬季,洪泽湖湖面就会结冰。为了能够破冰行船,他将原先家里出行用的木头船换成了铁船铁桨。卫生室开业以来,李绍友已经记不清给多少人看过病,只要能够解除乡亲们的病痛,就是他心中最大的安慰。
李绍友: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人群生病的比较多,所以我都很少让他们来我的卫生室就诊。一般情况下,都是老百姓生病后给我打电话,我为他们上门服务。我说你在家等我吧,我马上到。我的想法是,尽量我多走路,也不让他们奔波辛苦。遇到有慢性病的老人,我会定时上门给他们做体检。距离最远的病人,我需要花费40分钟,一般情况下,在半个小时之内,我都能赶到病人的家里。
李绍友为患者开处方(季春鹏摄)
有一年冬天,村里患流感的村民突然增多。一天晚上,天气突然变冷,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已经躺下准备休息的李绍友,突然接到一位渔民的求医电话。李绍友二话没说,赶紧起床,穿上衣服,划上自己的小铁皮船摸黑出诊。等到完成出诊回来,刚要休息,又接到另一位渔民打来的电话,李绍友赶紧拎起出诊箱,再次出发。第二次出诊归来刚躺下,又一位渔民打来求医电话……
那一夜,李绍友迎着寒风,在漆黑的湖面上划着小船接连出诊三次,几乎彻夜未眠。最终,生病的渔民得到了及时的医治,很快痊愈,而他自己却被湖面的冷风吹感冒了,吃药、输液,折腾一周后才得以康复。
李绍友:冬季患流感的人比较多。那天晚上,我一夜连续出诊3次,把人家的病看好了,自己却一下子病倒了,输了三天液。有时候,天比较冷,到了病人家里之后冻得手脚冰凉,都有点僵硬,我就立马倒点热水洗洗手,暖和一下,抓紧时间给病人治疗。
李绍友在自家船上的卫生室为一名渔家孩子治病(季春鹏摄)
在李绍友卫生室服务的多户村民的眼里,他就像一辆水上“急救车”,危急时刻将大家从死亡线上拉回。一位86岁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渔民,夜里突然发病,李绍友及时赶到进行抢救,老人的生命得以转危为安。
李绍友:深夜两点多钟,他的支气管哮喘病犯了,几乎到窒息的程度了,嘴唇全都青紫了。他的家人打电话一说是这种情况,我就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了。因为这个人在我那儿是有病史的,我就立刻开着小船到他家,实施急救抢救措施,病人这才慢慢转危为安。
常年在水上划船出诊,有时还会遇到极端天气,危险情况时有发生。有一年夏天的夜晚,一名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渔民因为肠胃感冒严重,急匆匆给李绍友打电话,需要立即救治,李绍友立即划船赶往这户渔民的家中。可是没想到,半路遇到了雷暴天气,小船在一条小河的拐弯处搁浅了,孤零零地在狂风暴雨中飘摇。
李绍友:走到半路的时候,天气突然就变了,电闪雷鸣的。走到一条河的拐弯处,船被风吹到岸边,船一下就搁浅了。无奈之下,我赶紧就下河推我的小船,当时水没过了膝盖。船推下来之后,就抓紧赶往病人的家里。后来想想,那天晚上的事情,还是挺让人后怕的。
在妻子的目送下,李绍友又一次划船出诊
可即便如此,军人出身的李绍友却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渔民的健康。由于村民们常年在船上工作,整天逮鱼摸虾,手脚划伤情况较为普遍。李绍友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只要不用药,像清洗包扎、缝合,他从不收钱,全部义务服务。李绍友在湖上行医这些年,仅此一项,就为乡亲们节约开支10多万元。
李绍友:为了减少其他人的病痛,能帮人家的就尽量帮人家。有的人有创伤,我就给他们包上。有时候他身上划个大口子,我就给人家缝合上,一般都不收他们的钱,这35年来,我都是这么坚持下来的。
在李绍友救治的患者当中,有本地渔民,也有水上流动的船民。如果有人爱好医学,慕名而来向李绍友学习请教,他都认真指导,用心帮助。
李绍友:有一个人,他爱好医学,有时间就开小船过来向我请教。我每次都给他讲一些医学常识,指导他一下。我自己有这个一技之长,别人学这个技能,也是为了减少其他人的病痛。
李绍友(左一)来到渔民家为患者问诊(季春鹏摄)
告别军营这么多年,在为家乡渔民看病治病的同时,李绍友从没有忘记曾经的军旅生活,心中一直怀有深深的国防情怀。每到征兵时节,他都会以自己参军的经历现身说法,动员村里的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在履行兵役义务的同时,增长见识和本领。
李绍友:有个年轻人,是我的远房亲戚,他喊我姑父,我说你必须到部队去锻炼锻炼。一开始他不去,说有什么好处?我说这个好处多了,你经过部队的锻炼之后,整个人的思想和做法就都不一样了。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这么多年,李绍友为了乡亲们的身体健康,不辞辛苦,奔波在湖上,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他因此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先后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村医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李绍友和妻子张贵娥(季春鹏摄)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如今,虽然退伍多年,但唱起这首在部队时最爱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李绍友心中依然情真意切,热血激荡。30多年人生岁月,1万多个日日夜夜,李绍友就这样在湖上坚守,挎着他从部队带回来的那只小药箱,以船当脚,以桨为翅,飞翔在湖面之上,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虽然小药箱的帆布套早已经陈旧褪色,但李绍友为家乡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却依然如初,不曾改变。
李绍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入党时是承诺过的,要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是老百姓有需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我会把我的工作继续坚持下去。
惠泽乡亲,初心依然(杨鸿摄)
(央广军事·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融媒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