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子
在淮河下游的北岸,有一个小镇,叫双沟镇。今天,它属于江苏省泗洪县管辖。今天,它的发展,规模也变大了,成了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大镇了。
说起双沟这个小镇,历史特别悠久,据文字记载,就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由于它所处的位优势,靠近淮河边,所以,小镇的人气比较旺。小镇两边各有一道小山岭。这里既是水路交通要道,又是易守难攻的山间小平原。很久以前,这里就兴起了街市,而且,到这里来开店坐铺的也都是从四面八方来的人。这里的主户人家只有姓朱的、姓付的、姓陈的、姓王的和姓胡的等几个家族。不过,这里的人们都是很和气的,真的没有大姓和小姓的区别,也没有大家欺小家的现象。他们做事都很公平,互相尊重,彬彬有礼。只要是谁家有事情了,大家都自觉地来帮忙架势。由于有了这样的好风气,所以,双沟这个小镇,前来做买卖的人就多起来,双沟镇的名字就响起来了,也就越传越远了。
双沟镇是南北街道,街道南头直通到淮河边,下了街道就是码头。小镇两边的山梁,东面的,人们习惯地叫作东山头,西面的,人们习惯地叫作西山头。
东山头比较高,山上杂草杂树也多,偶有狼群出现,所以,东山头上没有人家居住。
西山头比较平缓,山顶上有座中型庙宇,里面有和尚做经。庙宇的北面有座尼姑庵,尼姑庵里也有尼姑做经。
这些和尚们天天习武,他们的武功很好。尼姑庵里也有几个尼姑武功不错的。但是,他们都是各传各的武功,互相从不切磋。
在西山头的南山坡上,住着一户人家,姓朱。这户人家应该说是老户人家了。家里祖传酿酒,而且,酒的名气很大,周边人家都称他家的酒为:老酒。朱家的人丁也比较旺盛。他家的这一枝据说从清朝前期就居住在这里了。酿酒的技术,他们自家人也说不清是从哪一代就会的了。他们家做生意口碑好,价钱公平,还可以赊账,但是,他家从来不上门要欠账,家里人常说:“人家欠钱总是没有呀,如果有了谁家也不会拖账的。”
这里的本地人家和街道做生意的人家,都是守本分的,真诚地做人,和气地做事。但是,山北面的几个小村庄和河南岸的几个小村庄,却存在一些吃浮食的人,他们经常结伙在中午或夜间到人家抢东西,常常发生打斗,可是,每一次都因为抢劫的人多,又凶野,东西被抢走了,家人还被打伤了。人们都害怕小偷和强盗,大家都管这些人叫土匪。
尤其是生活稍微好一点的人家,更是土匪偷抢的目标。朱家由于会酿酒,做酒的生意,所以,家里的生活历来都是比较殷实的。听他们家上人传说,上祖辈时,家里就被土匪抢劫过。所以,上祖辈就下了狠心,想叫孩儿们学武功,保护家业。
到哪里去学武功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上祖辈到青阳镇吊丧时,听亲戚说,那里有户人家,姓周,祖传的内家拳,说是很厉害的,那十乡八里的不知道的人很少。土匪小偷都不敢招惹他们家。于是,上祖辈就托请亲戚帮忙介绍,把两个儿子送到那里学习武功。
周师傅考虑到朱家的两个孩子离他们周家也远,又是嫡亲介绍,所以也就不戒备了,把他们的内家拳真传给了朱家俩儿子。并且,他还告诫朱家俩儿子:武功要靠悟性,师傅教的是基本功夫,自己必须在学习武功的过程中,去理解,去运用,考虑如何加进去自己的想法,就变为自己的独门武功了。
朱家的俩儿子很懂事,特懂礼貌。跟师傅学习武功特别用心和刻苦。学了两年的时间,师傅认为成功了,便叫他们回家来了。
回到家后,他们记住师傅的话,一边练习师傅教的武功,一边自己摸索比划体悟,兄弟俩天天切磋商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武功——朱家拳。
朱家拳功力确实非同一般。在双沟当地名声逐渐传开了。朱家的威望也更加提升了。但是,正是由于朱家拳的威力,才使朱家的兄弟二人相隔遥远,以至于互相失传音讯。长兄武功超群,在一次全国的武功比赛中,取得第二名,被皇上选中留居京城,成家立业。由于公务在身,事情繁忙,他也无暇与亲人联系了。这样,四代人下来了,朱家两枝人分居两地,已经毫无联系了。家中的弟弟守家孝道,继承家业,传承朱家的武功,一直延续到朱泽仪这个辈分。朱泽仪继承了家业,传承着家风,弘扬朱家的武功,很受当地人们的尊重和敬佩。
#民族侠士#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李世金(明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