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第四届中国·泗洪稻米文化节在县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傅雪柳,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聂新鹏,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爱华等领导嘉宾以及部分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活动。在泗洪,稻米与人类共生多年。肥沃的淮河流域,丰富的地貌资源,造就了鱼米之乡——泗洪,也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洪荒之粒和源远流长的稻米文化。泗洪主推稻米品牌,基于其悠久而厚重的稻米文化历史底蕴。年,在梅花镇的顺山集遗址内发掘出的碳化稻遗存。经过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碳-14检测,距今约年,从中提取出的植硅体具有明显的驯化特征。历经唐、宋、元、明、清直至现在,我县一直相传种植着水稻,稻米文化在这传承发展过程中,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据统计,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83万亩,年产稻米46万吨。近年来,随着生态农业的逐步发展,我县先后建成了26.16万亩水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近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稻米类“三品一标”达95个,其中绿色大米46个、有机大米4个,“泗洪大米”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产品金奖。泗洪大米好品质源于好生态。我县地处洪泽湖西岸、淮河中游,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光能充足,热量富裕,十分有利于培育优质稻米,且辖洪泽湖近40%的水面和60%的浅滩,拥有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河流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独特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了创建“泗洪大米”品牌,我县从建设生态泗洪的高度着眼,组织引导农民从源头上种植生态水稻。从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角度出发,引导广大农民增施有机肥,杜绝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化肥用量,深耕改土等措施,开展土地休耕轮作,有机稻米生产。同时鼓励农民搞稻田养殖,通过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稻田养鸭等方式,努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米的产量和品质。稻田里自成一个小小的绿色循环生态圈,稻田生态区改善了,稻米质量直线攀升。我县还在稻田里建起了粮食田间监测站,它们是稻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每日收集着稻田生态环境的每一点信息。无论是田间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大气压、光照、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等环境信息,还是土壤质量、水源质量,稻农们都能在对应的手机app上清楚看到。如今,县里的稻农们已经享受到了粮食质量追溯系统带来的便利。系统被稻农们称为“智慧粮库”,分为种植、仓储、加工、运输和销售五个环节,有了它,稻农们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粮食收购入库更快了。而因为各环节信息都将随时上报系统统一监管,只要对着产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