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宿迁市泗洪县车门乡人民政府西北方向11公里处的国道边,有一个气势恢宏的门楼,上书“马公店”字样。顺着门楼下的马公路再向西行走约1.5公里,便来到了古老的集市——马公街。
“这里的地名叫马公店,我们的村名叫马公村,要说这里名气最大的,算是马公街了。”今年52岁的赵清章曾当过教师,现任马公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马氏家族生息繁衍。在古老的马公街,曾出现过一位马氏名人,人们称之为马公,相传这位马公家开有车马店,马公店这个地名也就传开了。
在赵清章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当地颇有名气的马公街。街道不宽,让人惊奇的是,这条街上不少店铺的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门,而是用一块块木板拼起来的。中午时分,天气炎热,一个店铺的门已经被六七块木板拼接好,门的中央留下只能放下一块门板的缝隙。听到门口有人说话,一位老人卸下了两块门板,从店里走了出来。这位老人今年80岁,名叫周正先。“我家是开店的,祖上在马公街卖布匹。对面的店铺是我儿子开的,过去经营铁锨。”周正先老人说,现在的马公街是解放后兴起来的,马公老街在北侧几十米开外。“马公老街旧址还在,现在的马公街是沿着泗宿路(泗洪至宿州)兴起来的,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你看东边的老供销社房屋还在。”
在周正先老人店铺西侧不远处,有一个巷道,往北走几十米,便能看到几处留存着的青砖瓦房。赵清章指着隐藏在绿化树下的青砖墙说:“这就是马公老街遗留下来的房屋,据说建于清代,是黎氏家族留下的房产。很多年前这里人去房空,留下的只有古老马公老街陈旧的记忆。”赵清章介绍说,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马公老街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地健在的老人至今都不会忘记,他们记得马公老街,西侧有西火庙,东边有东灵寺,过去的老街有城墙,几十年前还能看到城墙遗迹。
今年72岁的高洪银老人说,他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马公街上,自己曾经历过马公街当年商贾云集的场景。“我们这里以前归属于安徽省,是年划归江苏省的。”高洪银老人说,以前这里叫马公镇,老街从古到今都是热闹的商品集散地,辐射范围很广,北边到安徽泗县黑塔镇,南边到双沟镇,西边到安徽泗县的县城,东边到青阳镇(现改为青阳街道,泗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很多商人都到马公街来进货。过去马公街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其名气远远超过青阳镇。
关于年行政区划调整一事,记者在这份文件中得到了证实:“安徽省人民委员会通知(55)会民政字第号奉国务院电示,我省泗洪、盱眙两县划归江苏省管辖,江苏省萧县、砀山两县划归我省管辖……年4月14日。”
“如果说马公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口口相传的历史,不是很准确,那么,不远处的銮驾桥则更能证明马公老街的历史悠久。”高洪银老人说,马公老街北侧有一条河,历史上曾经有一座石头建造的桥梁,名叫銮驾桥,这座桥的来历与隋炀帝有关。
据清光绪14年《泗虹合志》记载:隋炀帝(—年)为了南下探琼花,发动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就是现今存留泗洪境内的汴河,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汴河开通后,隋炀帝令沿河植柳,“植柳一株,赏绢一匹”,并在沿堤筑御道。如此浩大工程,全凭人挖肩抬,男劳力不够,又强迫妇女上河工,开挖了古运河。据典籍记载:隋炀帝南巡,率文武百官、皇后、贵妃、宫娥彩女和拉纤民夫兵役9万余人,两岸有20余万御林军护驾,随行船队浩大,日费斗金,所需费用全由各州府县供应。一天,龙舟驶入泗州(今泗洪)地界,隋炀帝正在龙舟内饮酒赏舞,泗州州府马公急忙呈上奏折,写道:今有瓦岗军大魔国为首的十八国、六十四路烟尘图谋截驾,为免不测,请皇上驾返东都(洛阳)。隋炀帝玩得兴趣正浓,不听马公的话,仍下令向扬州进发。马公又建言修建大桥,试图阻隔龙舟,于是就在马公街附近的河上建起了銮驾桥。当地也有人说,那座桥的名字也叫“拦驾桥”。
“很可惜,銮驾桥毁于抗日战争烽火,那座桥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伪军炸掉了。”据高洪银老人介绍,在当地老百姓口中,还流传着“两打马公店”的红色故事。
“马公街不仅是历史上有名的商贸中心,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期间,日军还在马公街修建了3个炮楼。”高洪银老人介绍,年11月中旬,日军集中余兵力,分为5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半城一带进行大规模“扫荡”,妄图一举歼灭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和淮北边区党政机关于洪泽湖沿岸。按照师部反“扫荡”部署,滕海清率第十一旅跳到外线,打击敌人。攻打马公店,沉重打击了向我淮北抗日根据地“扫荡”的日伪军。第二次攻打后,残余伪军放弃马公店据点逃回了泗县县城。
“在那次战斗中,有7名新四军战士牺牲在马公街,他们就安葬在马公街附近。”据车门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7位无名烈士长眠在古老的马公街的土地上,为了缅怀他们,当地政府已经拿出修建无名烈士陵园的计划,不久,无名烈士墓将修建一新。(记者徐其崇通讯员周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