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72岁的刘成江特意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小溪镇竹刘村赶到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峰山乡大红山公墓,他手持一束黄菊赶赴一场迟到的“约定”。
“我来迟了,我的救命恩人,60年才见您一次,再来看您,没成想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刘成江缓步来到恩人汪帮林的墓碑前,鞠躬行礼,注目良久。他轻轻地擦去墓碑上的尘土,滑过墓碑上汪帮林的名字,刘成江默然无语。
刘成江轻轻地擦去墓碑上的尘土
为道一声“谢谢”刘家两代人找寻了60年。无奈,刚刚联系上不久,汪帮林却因故离世,两家人约定疫情过后的相聚也成了心中的遗憾。刘成江和汪帮林并没有血缘关系,也非亲非故。一个生活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一个生活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刘成江为何要赶在清明前夕来祭奠汪帮林呢?事情主要从60年前的一口锅说起。
缘起“一口锅”找寻恩人60年
年冬,时逢三年自然灾害,当时12岁的刘成江跟随母亲刘桑氏从安徽老家逃荒至如今的泗洪县四河乡。
时年不济,刘氏母子靠乞讨为生,加上天气寒冷,孩子生病,母子俩举步维艰。乞讨途中,刘氏母子偶然拾到一副牛肠,便想找人家借口锅煮一煮用来充饥。他们一路上向几十户人家求助,但都没人愿意借锅给娘俩使用。
当刘氏母子相互搀扶着,来到汪帮林家门口时,汪帮林的妻子宋兰英正在锅台刷碗。
“大妹子,我这一副牛肠子在河里刚洗干净的,能不能借你家锅用一下?我们娘俩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刘桑氏紧张地问。
宋兰英见衣着单薄、饥寒交迫的刘氏母子站在面前,先是犹豫了一下,随后便说:“大姐,天太冷了,快进屋,我这锅刚洗过,你用吧。”
那一年,汪帮林25岁,宋兰英27岁,夫妻俩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那个年代一般上顿不接下顿,有时连白菜根都舍不得扔,能烧火的柴火也是少之又少。
刘桑氏的丈夫因生毒疮导致腿部残疾,失去劳动能力。一家5口人无米下锅,刘桑氏只得带着刘成江出门乞讨。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沿路乞讨,有时候,一天都讨不到一点吃的。此外,他们还要把乞讨来的食物攒起来,留给家里人保命。
汪帮林、宋兰英夫妇见刘氏母子无处安身,于是把他们暂时安顿在自己的家中。宋兰英就在厨房灶台前铺一些柴火草,还把自己盖的破棉袄留给了母子俩。白天,刘氏母子出门乞讨,晚上,他们就落脚到汪家。
汪家成了刘氏母子温暖的港湾。可长时间留宿别人家中,并非长远之计,加之很久没有回家,也不知家里情况,刘桑氏想着带孩子回家看看。临走前,宋兰英把家里的萝卜、白菜让刘桑氏带上一些。刘氏母子千恩万谢后便离开了汪家。这一别,两家人后来也就失去了联系。
“妈妈带我从汪家回到老家时,家中最小的妹妹靠在门口的石头上已饿得腿软,见到妈妈都没有反应。父亲拄着拐,饿的脸都走了形。”刘成江说,亏得母亲讨回来的食物让一家人渡过难关。
刘成江告诉记者,母亲背回来的粮食一家人吃了20多天,后来能从生产队分得一些粮食了,才不用再出去乞讨。
刘成江站在墓碑前
埋在内心感恩的种子开始萌芽
年,刘桑氏病重,这期间,她一直念叨着当年乞讨时,救助他们的恩人汪帮林、宋兰英一家。临终前,她把刘成江叫到床前,嘱咐道,一定要找到恩人,当面感谢。她还特意让人把恩人的名字写在了一张纸上,防止后人忘记了。
年,刘成江根据母亲的描述以及脑海中的一点印象,开始了寻恩之旅。汪家人到底在哪里?他们会不会搬家了?会不会去了别处?刘成江顺着当年的路去寻找,可是几十年过去了,这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外出打工,有的人家大门紧锁,有的小路早已变成了水泥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一些痕迹。
他摸索着找到了位于泗洪县四河乡的大柳巷船闸。多年过去,记忆中的船闸还在,刘成江就在船闸周围找村庄。当他走到四河乡雪二村的时候,碰巧遇到了骑三轮车拖菜回家的马克招,便向他打听是否认识汪帮林这个人。
“汪帮林?我们雪四村,好像有这么个人。”马克招说,他也不能确定这个人是不是刘成江要找的人,毕竟同名同姓的人也很多,于是答应回村里仔细问问。
刘成江着急想去确定,可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在上海打工的儿媳难产。无奈之下,刘成江迅速赶往上海,寻找恩人的事也就暂时放下。刘成江开始在上海承包土地种菜还债。
一晃10年过去,刘成江在上海也足足待了10年。年回到老家的刘成江又开始续上寻找恩人这件事。“算起来,60年过去了,老人家也应该有80多岁了。”刘成江说,不知什么原因,回到五河后,心中越发想念恩人了。
刘成江和家人看望宋兰英(中)
点滴之恩永铭于心
今年1月20日,刘成江又一次来到大柳巷船闸,通过一再证实,终于得知汪帮林家就住在泗洪县四河乡雪四村。一刻也不想等下去了,刘成江借了一辆三轮车从大柳巷船闸一路骑往雪四村。
“我跟你打听一下,可知道汪帮林家在哪?”刘成江一路找寻。
“你们可还记得我,我和我母亲以前逃荒,来过你们家。”当刘成江通过村民指引,来到汪帮林家门口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试图让汪帮林、宋兰英夫妇想起他。
“我就是你们当年照顾过的‘大个子’呀,可找到你们了。”
恍惚中的汪帮林、宋兰英夫妇经过刘成江这么一提,才想起来确有这回事,但当时他们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对于汪帮林、宋兰英夫妇来说,这就是件小事,但对于刘成江来说,却是值得铭记一生的大事。短暂相聚后,刘成江和汪帮林、宋兰英夫妇约定,春节后,两家人要在一起好好聚聚。
受疫情影响,还未等到兑现,这个约定就成了遗憾。就在刘成江和汪帮林一家见面29天后,汪帮林离开了人世。
“谢谢您当年的救命之恩,年前看到您老人家身体还挺好的,怎么也没想到您走得这么突然,我带着我母亲的遗嘱再来看看您。”祭奠完汪帮林,刘成江带着礼品前去看望87岁的宋兰英老人。再次见到宋兰英老人,刘成江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搀扶着她,来到院子里。“当年的那点小事,这么多年了,你怎么还记得啊。”宋兰英说,“你们来的时候,又是雨又是雪,你母亲手拎着牛肠来我家借锅,你头歪着,被冻得发抖。”宋兰英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
“我和母亲住了一个多月才回安徽老家。”刘成江说,正是因为汪家人像家人一样的照顾他们母子俩,他们一家才得以度过那个饥荒的年代。人要懂得感恩,这份恩情他们一家人都会记得。
汪帮林、宋兰英夫妇在村里其实一直都是热心肠的人。宋兰英多年操持家务,门旁邻居有需要,她都会尽自己所能热心帮助。年,听说村里集资办村幼儿园,平时多花一元钱也舍不得的他们,第一个捐款元。
“小时候,经常听奶奶提到恩人的事情,就是找不到恩人在哪里。”刘成江的女儿刘先凤从小跟着刘桑氏生活,她告诉记者,奶奶生前教导儿孙一定要像汪家人一样行好事,做好人,如今父亲找到了恩人,总算了却了一家人的心愿。我们作为儿孙的,一定要永远珍惜这份恩情,传承这份感恩。让点滴之恩,永铭于心,归于永恒。
两家人合影
速新闻记者李尚程裴凌曼/文
张海南孟园/编辑制作
责任编辑张海南杜之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