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因历史上有古皖国(伯国)和境内的皖山(今天柱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清初属于江南省,清朝康熙六年(公元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而得名。
安徽省行政区图说起安徽省的由来就要说一下清朝的江南省,在顺治二年(年),清军攻占南京,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最初设一位江南布政使司(驻江宁府),以及三巡抚(江南巡抚、凤庐巡抚和操江巡抚)。根据康熙年间的《大清会典》,布政使为一省之长。因此江南布政使的到任,可以认为江南省成立。
顺治十八年(年),江南布政使分为左、右两位,分驻江宁府、苏州府。右布政使辖宁、镇、苏、松、常,左布政使辖余下地方。然这两位布政使仍冠以“江南”头衔,所以不可能认为江南分省。
康熙五年,江南右布政使增领扬州府、淮安府和徐州,左布政使则相应减少。因此左、右两布政使辖境已经和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十分接近。康熙六年,左、右布政使分别改为安徽布政使、江苏布政使(这是“安徽”、“江苏”这两个省名出现之始),依然分驻江宁府、苏州府,但江宁府本身属于江苏布政使辖境。所以这里的两个布政使辖境还只是两省的雏形罢了。另外,康熙二十九年,分定江南、浙江洋汛,嵊泗地域划归江南省江苏布政使司的崇明县。
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从江宁府前往安庆府。同时,江苏布政使一分为二——江宁布政使(驻江宁)和江苏布政使(驻苏州)。江苏省境内形成了一巡抚两布政的格局。不过,从清朝中期开始,巡抚逐步取代了布政使成为一省之长,所以江苏内部分两个布政的情况并不被认为是“分省”,毕竟名义上还有“江苏巡抚”统辖坐镇。至此江苏、安徽两省官僚体系完全定型,因而坐实了分省的事实。
民国元年(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安徽首任都督兼民政长是同盟会员柏文蔚。民国二年(年)7月二次革命,安徽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失败后柏文蔚流亡日本,袁世凯命倪嗣冲为安徽都督兼民政长。倪嗣冲都皖8年。此时,安徽省省会城市为蚌埠市。
民国时期(-)张文生、马联甲、吕调元、姜登选等主政安徽的时期,安徽省省会城市为安庆市,在陈调元(-)主政安徽的时期,安徽省省会城市迁移到蚌埠市。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城市为芜湖市,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城市为蚌埠市,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城市为安庆市,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城市为六安市,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和汪精卫政权国民政府(-)安徽省省会城市为蚌埠市,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城市为立煌县(今金寨县),年日本投降后到年,安徽省省会城市为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城市分别为安庆市、芜湖市,黄山市屯溪区。
安庆地区政区图年,今安徽省地域分属皖南行政公署,皖北行政公署及苏北行政公署管辖。皖北行政公署驻地在合肥市,皖南行政公署驻地先后分别在黄山市屯溪区、芜湖市、合肥市。年皖南行政公署,皖北行政公署重新合并,安徽省有小幅的调整:徽州的婺源县划归江西,盱眙县和泗洪县划归江苏,作为交换,江苏徐州的萧县和砀山县划给了安徽。但这又使得天长县成为伸入江苏境内的一个锲子。重新合并后的安徽省从年至今都以合肥市为安徽省省会城市。
从清朝安徽省成立以来至今做过安徽省省会的城市分别是南京市江宁区1次,六安市1次、蚌埠市4次、黄山市屯溪区2次、立煌县1次、安庆市8次、芜湖市3次、合肥市5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