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朱德江是江苏省泗洪县魏营镇庞塘居委会的村民,儿子意外去世,儿媳离家出走,老伴儿患有糖尿病,他自己也得了食道癌……好在还有社保兜底机制在帮忙:村里替他的孙子申办了孤儿补助,老两口的药费和朱德江的大病治疗费用也能通过大病保险政策报销不少。“扶贫”专项保险、镇政府、民政项目和对口帮扶的扶助、家门口的公益岗位……多项帮扶下,老朱脱贫了。

“老朱,上班啦?”“老朱,今天很精神嘛!”老朱一身橘色的制服、推着一辆保洁车,黢黑的脸庞上露出腼腆笑容,一边和路过的乡亲们打招呼,一边麻利地用钳子拾起草丛中的塑料瓶。

老朱名叫朱德江,今年74岁,是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魏营镇庞塘居委会的村民。邻居们注意到,自从脱了贫、日子有奔头,老朱的精神状态都变好了,性格也开朗了不少。在他深深的皱纹和舒展的眉头中,埋藏着许多故事。

得了大病

兜底政策管报销

故事有个不幸的开始。19年前,朱德江的儿子在洪泽湖上捕鱼,遇上了大风浪没能再回来。不久后儿媳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只留下一个才14个月、天生左手残疾的孙子。

中年丧子,一度让朱德江对生活失去信心。村里得知情况后,村支书经常上门关心慰问,替他的小孙子申办了孤儿补助,并组织邻里乡亲帮助照看。

魏营镇所在的西南岗,是江苏最贫穷的片区之一,丘陵地带的土壤存不住水分,庄稼产量不高。生活虽清苦,因为有每年几千元的孤儿补助,也并没有陷入贫困。

年,先是老伴儿黄明珍得了糖尿病,又有一天朱德江觉得吞咽困难,后来情况日益严重,医院看病。老朱还记得医生从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望着他问,“家属呢?”“没来。老伴病了,儿子死了,儿媳跑了。”医生叹了一口气将病历交给他看,同情地说,“要是还能吃,就买点好的吧。”拿着食道癌的报告单,朱德江咬着牙没有告诉任何人。他觉得这个病治不好,只会花钱,他决定不再治疗,将看病钱攒下来给孙子上大学用。每当看到懂事的乖孙在写作业,老朱就忍不住淌眼泪:“我怕是看不到你读大学了。”

又挨过一年,老朱每吃一口都要吐出来,病情终于瞒不住了。他找来大侄子,将自己仅有的一点儿积蓄拿出来准备交代后事。侄子告诉了其他亲戚,大家都劝他要去治疗,倔老头依然不肯。

“县里看不好的话,医院做手术去!”侄子努力劝说,“押”医院。大医院的专家检查后宽慰老朱,“个患者中有90多个都能治好。”他开始有了点信心。但是手术做完躺在床上的一个月,老朱又为手术费犯了愁。

侄子告诉他,村里已经知道了他的困难,并为他申请了低保,能帮助他利用大病保险政策报销一半多的医疗费用。“住院费用总共是元,其中符合报销范围的是元,新农合大病报销元,民政上为低保户进行二次报销,又报销了元。”朱德江从家里翻出一大摞报销单仔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报销比例超过了一半。

手术后,老朱的几次化疗共计花费1万多元,都享受了低保户的减免政策,老伴儿打胰岛素也能报销大半。目前,每年老两口药费自理部分的多元,也是家庭可以承受的。

“能够报销这么多,真是雪中送炭呀,不然救活了命也难过日子。是党的好政策给了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老朱边说边抹起了眼泪。

孙子上学

专项保险给补助

年,朱德江的孙子考上苏州市职业大学,这是这个命途多舛的家庭中,近年来最大的一件喜事。但是对于才做过大手术、丧失了大半劳动能力又掏空了家底的老朱来说,每学年1.6万元的学费并不算少,这笔钱从哪里来呢?

这还要从前一年说起。年初,朱德江一家被精准识别,评定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接下来,党委政府帮助朱德江办理了“扶贫”专项保险。

“按照江苏省新一轮年人均收入元的脱贫标准,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县域,全县仍有3.8万户、12.06万低收入人口。”泗洪县扶贫办主任张美洪介绍,为有效破解低收入人口脱贫难题,该县创新推出“扶贫”专项保险新模式,为全县所有建档立卡户免费购买一份“扶贫”保险,使他们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和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并在初次确诊身患重大疾病,遇意外伤害、伤残、身故、房屋受损等情况下,继续享受二次补偿的保障制度,减少家庭支出。

张美洪告诉记者,“扶贫”专项保险筹资有三个渠道:县扶贫办、民政局、慈善总会为发起人,县慈善总会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接受社会各界捐助,线下接受企业、个人捐资,不足部分由省、市、县安排的专项资金解决。“过去扶贫工作主要是结对帮扶单位,在逢年过节时为低收入户送些米面油物品,难以解决实质问题。”他认为,“保险+扶贫”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种探索,是对原有扶贫开发方式的再创新和再补充。

贫困助学也是“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朱德江一家就是受益者。按助学政策,大学本科每年可享受元补助、专科可享受元补助。镇政府又送来0元助学金,民政部门“阳光助学”项目也为其补助了元的爱心基金。此外,与老朱结对帮扶的一位市委领导又送来了元个人捐赠。这样,上大学的学费基本凑齐了。

懂事的孙子还说,上了大学以后也会通过申请助学金、勤工俭学等方式,来减轻家中负担。放下了一桩心事,朱德江夫妇的病情也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老朱,除了讲话还不很利索,现在每顿饭都能吃下两碗了。一家人看到了希望,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渐渐多了笑容,性格也开朗了不少,老朱有时还乐意去跳跳钱杆舞(当地的一种舞蹈),娱乐一下身心。

公益岗位

帮扶之外能自强

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后,老两口再也闲不住了。正在这个时候,庞塘居委会主任冯明付找到了朱德江,希望他和老伴能够承担庞塘村居的部分保洁工作,每人每月有元收入,一年就是1.2万元。“一方面,当时正在进行乡村环境整治,村里确实有保洁的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到老朱刚做了大手术,岁数也大了,没有办法去外面打工赚钱,就想找轻快些的公益岗位给他干,可以贴补一些收入。”冯明付坦言。

然而朱德江的表情看起来却有些纠结:“我一个老爷们儿,上街捡垃圾,觉得丑,不好意思。”“嗨,有啥怕丑的。文明卫生是国家要求的大事,我带着你去捡几次,你就熟悉了。”冯明付真的拉着老朱上街,还专门在人多的地方捡垃圾,逢人就打招呼。渐渐地,朱德江也放下了负担:“乡亲们的素质越来越高,都很注意卫生。村干部都能捡垃圾,我一个老头怕啥丑。”

此后,无论刮风下雨,他和老伴都每天凌晨5点、下午3点清扫捡拾,一丝不苟。乡亲们笑说,看见他就看见了凌晨5点的泗洪。

去年,老伴得了脑梗,糖尿病也日益加剧,不得不停掉了保洁工作。这时候,朱德江又找到了冯明付:“我希望能够再增派一个人手,保洁区域最好能离家再近一些。”这一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村里安排了另一位低保户填补了公益岗,而老朱分管的保洁区域推开家门就是,方便他随时回去照顾老伴。

年搬迁进集中居住小区的大房子里,开发商优惠了房款,政府帮助购买家电家具;年土地流转后,原本无力耕种的田地又有了万余元的租金收入;自己在家门口干保洁,每年有元稳定工资……依靠扶贫政策帮助,再加上辛勤劳动,朱德江家的收入逐年提升、生活质量也有了提高。年底,老朱主动要求脱贫,在脱贫测算确认表格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朱德江表示一直要将这份工作干下去,也为孙子做个榜样:“有了困难依靠国家,但也不能只会依赖,要力所能及地干点事,心里才感觉舒坦。”

“宿迁推进低收入农户减支增收,一方面聚焦产业提质增效,打造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等六大百亿级产业,免费开展劳动力培训,带动10多万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健全兜底保障体系,包括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元,确保低保人口收入达到元标准线;同时探索激励机制,开展有劳动能力困难群体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激励试点。”宿迁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朱德江老夫妇面对生活的特殊困难,在政策兜底之外也自立自强,值得点赞。

■链接

万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救助

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是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推动完善农村低保兜底保障政策,实现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自年以来,民政部按季度通报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县(市、区)情况,督促农村低保标准低的地区提高标准。从年底开始,全国所有县(市、区)的农村低保标准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均能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做好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鼓励各地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等。

加强资金倾斜。积极协调财政部,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投入,会同财政部在分配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时,新增“深度贫困”因素,体现对深度贫困县所在省份的倾斜支持,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新增资金,全部分配给“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

加强工作指导。自年以来,连续3年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作为基层民政工作蹲点调研重要内容,进行重点调研指导、督导;指导地方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开展社会救助家庭户籍、车辆、银行存款、证券、住房买卖和住房公积金、工商登记、不动产登记等信息的查询核对工作,实现社会救助对象的精准认定。经与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比对,截至年底,全国共有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其中已脱贫万人,未脱贫万人)。

目前,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面还存在解决“支出型贫困”问题仍存短板、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如何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兜底保障相关政策,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发挥好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本报记者李昌禹整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