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8岁的周志军是一位老党员,家住泗洪县车门乡陈龙村龙庙庄。在他家米开外,有一棵古老的国槐。记者采访时,老人佩戴深度老花镜,指着宿迁市绿化委员会于年10月在国槐护栏内侧设立的铜质古树名木保护牌说:“上边写得很清楚:保护等级为一级古树,树龄年……”
斑驳的古树,历经风吹雨打,见证岁月的侵蚀。“你看,国槐的树干成年人环抱不过来,树干只有一人多高,那是因为这棵国槐曾遭遇过雷击,树干被雷‘劈’断了,只剩下树桩。后来,从树干底部长出了枝条,经过至少年的生长,成了新的树干。”周志军老人说,年逾千秋的国槐不畏严寒霜冻,不畏盛夏酷暑,扎根在泥土里顽强生长,将凝敛厚重、朴实无华的风韵展现给世人。
抬头看着这棵逾千年的国槐,看得出沧桑的年轮雕琢着岁月的痕迹,飒飒间,夏风拂来,深绿色的叶子摇晃着身姿,这棵古老的国槐,承载了当地老百姓讲不完的故事。
“这棵古树保护编号的尾号为,管护责任单位是车门乡陈龙村,村民就像爱护自家财产一样爱护它。村里能保护下来这样一棵出了名的古树,也是全村人的骄傲。”今年70岁的村民周志功说,陈龙村位于泗洪县与安徽泗县的交会处,古树生长的位置是这个地方的制高点。在安徽泗县那边,远远就能够看到这棵古老的国槐。
“在我们村,国槐是看得见的‘古董’,就在国槐的边上,曾经有一座古庙享誉四方,就是著名的龙庙,当地老百姓也称之为‘龙骨庙’,我住的这个庄子现在叫龙庙庄,而在老百姓的口中,都叫‘龙骨庙庄’,都和这座古庙有关。”周志军老人把记者带到古树南侧几十米开外,指着一块碑刻说,这就是见证。
这是宿迁市人民政府年2月8日公布、泗洪县人民政府年5月8日所立的“宿迁市文物保护单位——龙庙遗址”保护碑。保护碑的背面有这样的文字记载:“龙庙遗址,位于泗洪县车门乡龙庙村庄南首,为平原台形遗址。南侧边缘有条东西向水泥村道,西临水泥灌溉渠,北、西、东三方向为龙庙村庄居民区,南为大面积农田。遗址墩高3.5米,文化层厚2米,面积约平方米。采集到的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鼎、鬲、豆、甗,并出土过鹿角、石斧、石锛、骨镞等。”
当地村民介绍,几年前,古老国槐南侧就发掘出很多文物,有的已经陈列在宿迁市博物馆。“这个地方历史上究竟都发生了什么,只有这棵古老的国槐是‘见证人’了,千百年来的人世变迁,当地人祖祖辈辈的生活,都‘看’在古老国槐的‘眼里’。如今,当地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历经多年的古树得到了应有的保护,这是古老国槐的‘福气’,也是当地老百姓的心愿。”
古庙的遗址被立碑保护,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古老国槐也被挂牌保护。车门乡政府工作人员说,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被称为有生命的绿色“活文物”“活化石”,也是一个乡镇、一个村庄、一座城市悠久历史的“见证者”。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古树名木以其独具的科研、科普、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而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将成为一张地方的绿色名片。(记者徐其崇通讯员周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