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中扬镇位于江苏六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的成子湖片区。这里远离中心城市区域,周边地势高低不平,既有高亢地带,也有圩区,且属于水系末端、行洪通道,汛期极易发生倒灌,旱期灌溉困难。当地农业过去以传统耕作为主,农田基本“靠天收”。
近年来,中扬镇党委政府按照“精准施策,产业扶贫”要求,致力全镇脱贫攻坚,交出了亮眼的脱贫“成绩单”。如今,全镇6.3万人走上了小康路,过上了幸福生活。
湖畔保庄圩解困突“重围”
冬日的夜晚来得很早。12月3日下午刚过5时,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行走在宿城区中扬镇唐莫村保庄圩的街巷,能听到卖菜、卖饼商贩的吆喝声,保庄圩人熟悉的“烟火气”在慢慢飘散。
一家规模较大的厂房里灯火通明。生产车间入口处摆放着一张白板,其上写着:“校服12月5号交货,皮裤12月5号交货。”
“校服的订单已经完成了,目前正在赶制皮裤,这批皮裤的订单是多条,发往波兰的,还有一小半没完成。”43岁的范学玲和数十名工人正在缝纫机操作台上赶制皮裤,她说缝衣服、挑线头,虽然没有高深的技术含量,可也是实实在在的手艺活。经过一年多的熟悉与积累,范学玲如今已是熟练工,手脚麻利的她在这里一个月能赚到多元钱。
“除了玩具厂、服装厂,还有生产手套、帽子、沙发等工厂,带动不少当地人就业。”唐莫村党支部副书记刘超说,当地7家工厂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为越来越多的“圩里人”架起了通往小康的“幸福桥”。
76岁的保庄圩老人汪同杰说,原来的唐莫村和南张圩村地处洪泽湖北岸,地势低洼,时常遭遇洪水,是省定经济薄弱村。一旦遇到洪水,大面积的农田就会被淹,房屋也会受损。汪同杰家以前居住在洪泽湖边,发洪水时,他家的房子就会被淹。年的那场洪水让他印象最深,当时的水位线最高时超过14米,家家被淹,他只能拖家带口到远处的亲戚家借住,过了汛期再回来。
据介绍,年,淮河治理委员会将洪泽湖周边高程在14.5米以内的泄洪区居民迁移到五河以西,并修筑可防50年一遇洪水的围堤多米,几个村子的村民全部搬进圩中居住。围堤圈成的圩区,取名为保庄圩。
被“围”起来的人们从此有了安全感,在脱贫致富路上,居住在保庄圩内的多户、多口人目前隶属于唐莫村,他们突出了“重围”,年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
扶贫产业园圆了就业梦
12月3日下午4时,记者来到中扬镇扶贫产业园吉龙塑胶制品江苏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占地面积很大,车间里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工作熟练,配合默契。
“公司是年落户扶贫产业园的,现在用工多人,全部是本地农民。”公司人事主管许丽是当地人,精干且健谈。她以前在苏州打工10年,因为一直照顾不到孩子,中扬镇建起了扶贫产业园,她就回来了。
许丽带着记者观摩了公司产品展示厅。展示厅里陈列着漂亮的冲浪板、皮划艇、钓鱼船、家庭泳池等户外运动设备。“我们公司是国内行业排名前三的户外运动设备供应商,产品九成出口欧美,公司目前每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许丽自豪地说,为了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公司承担了低收入人口劳动技能培训的社会责任,并优先解决低收入人口就业。
中扬镇党委书记李威介绍说:“扶贫产业园是中扬镇一个创新项目,经过几年的运作,真正实现‘政府得税金、村集体得租金、农民得薪金’的多赢局面,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不行,工业更差,这是以前中扬镇的‘穷根’。”李威说,以前为什么没有工业项目?因为没有载体。年,中扬镇把13个村居的扶贫资金集中起来,投资近万元,建设标准化厂房12栋,按照每个村出资额分配产权,在这片经济发展“洼地”,“众筹”出一个10万平方米的扶贫产业园。看中了这里现成的厂房以及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上海吉龙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直接把总部搬到了中扬镇扶贫产业园,注册成立了吉龙塑胶制品江苏有限公司。随后,先锋帽业、木易杨服饰等11个劳动密集型企业纷至沓来,把占地亩、29栋标准厂房填得满满的。目前,园区已经吸纳当地多名群众就业,年实现利税超过万元。
繁华人民街中扬“新街口”
12月3日晚上6时,天已经黑透,中扬镇区的路灯亮起来了。路灯下的特色街——人民街十分热闹。街两边店铺门口霓虹灯闪烁,饭店、小吃店生意兴隆;锅贴店、馄饨店、拉面店、蛋糕店鳞次栉比,散发阵阵香味。
“卖馒头喽,纯碱馒头,又软又香。”“新鲜的韭菜盒,一块钱一个。”菜场里,叫卖声此起彼伏。几名下班的工人停下电动车。“我买5个馒头,婆婆就喜欢吃你家的纯碱馒头。”“我家孩子喜欢吃韭菜盒,给我拿4个韭菜盒……”
晚上21时,天上飘起了小雨。人民街上许多店铺依然灯火通明。农家小炒、经典私房菜、海棠小火锅、四川麻辣烫等饭店里还有人在消费。一些服装店、鞋店、商场超市也都开门营业。“白天工作忙,一家三口晚上才有空来街上转转,天冷了,来买点棉衣。”买好了衣服,李女士一家又来到隔壁的鞋店,每人买了双老北京棉拖鞋,然后才打着伞趁着夜色离去。
在人民街北端,有一家金樽大酒店,开业两年多了。随着人民街的日渐繁荣,金樽大酒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这让老板王恒建喜上眉梢。王恒建清楚地记得,过去这里只有多米长的路,两三个店铺,路面很窄,没有路灯,夜晚路上一片黑暗。
“镇里开始下力气打造人民街。”中扬镇党委副书记刘永刚告诉记者,去年,镇里投入多万元对街区进行改造升级,拓宽机动车道,铺设透水地坪人行道、无障碍通道,改造雨污管网,安装路灯,栽植香樟,施划停车位,设立分类垃圾桶。“在米长的人民街上,现在共有各类商户多家,总营业面积达5万平方米,年营业总额1.8亿元。”刘永刚说,随着镇区人口大幅度增加,人民街日渐繁荣,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当地老百姓都称之为中扬“新街口”。
鱼蟹莲藕塘村民“生金”塘
12月4日上午7时许,气温1℃。行驶在去往宿城区中扬镇程庄村的路上,看到寒风吹得路边杨树叶纷纷飘落。
“你们来得正是时候,6名职业挖藕人刚下水,不一会儿就能把藕挖上来了。”来到藕塘边,56岁的郑发平显得挺高兴。他说,今年的藕价比较高,批发价从每斤1.4元一路涨到每斤2.2元,预计还有可能再涨。
郑发平是中扬镇范集居委会人,年,他来到隔壁的程庄村承包了余亩水塘,种植浅水藕套养龙虾。
“一亩地大约能收斤藕,今年收入预计50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龙虾的收入。人勤土生金,人勤水也能生金。”郑发平看着眼前这一大片藕塘,掰着手指算了算账后,咧开嘴笑着说,春节过后,再投放一些螃蟹苗,到时候收入又能翻番了。如今,郑发平的3个孩子都已经考上了大学,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上午8点时许,在距离郑发平家藕塘大约米的国道边上,此时正是热闹的时候。一个个卖螃蟹的摊位旁挤满了顾客。“我们家的螃蟹不大,但价格实惠。”村民蒋思兰家的螃蟹每只大约2两重,因为每斤只卖18元,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购买。
程庄村党支部书记庄永虎高兴地说,程庄村现有村民余人,15个村民小组,年5月,全村拆迁结束,村民全部搬入集中居住区——程庄小区。年3月,土地整理结束,7余亩土地全部流转。从年起,“藕”遇小龙虾项目不断扩大,浅水藕种植总面积已达亩,预计今年藕的销售额将达万元以上。
在中扬,和郑发平一样的养殖户还有许多。靠着这一方方水塘,1余户村民踏上了幸福的小康路,他们在承包的7.8万亩水塘里养殖小龙虾、螃蟹、鱼以及种植浅水藕,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洪泽湖畔的中扬镇徐徐展开。
结束语
宿迁日报10月16日起刊发“小康‘宿’记”系列报道,记者赴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市湖滨新区等地,集中开展巡礼式蹲点采访报道,深入基层看群众身边变化,看基层变迁,看全面小康成色,看高质量发展成效,与读者一起近距离聆听和感受小康路上奋进的足音,见证幸福生活是如何奋斗出来的。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