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沱湖上生活了几十年,沱湖的水和环境变化大吗?”“政府在治理沱湖生态上出台了哪些政策和举措?”在安徽省五河县沱湖乡,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主体的“淮河生态旅行团”16名大学生,深入街头巷尾、湖边码头、政府部门展开实地考察与采访,了解沱湖环境治理的整体概况,了解沱湖的今昔生态变化,了解湖区人民上岸工作情况。
“我们志愿参加本团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智、在服务中锤炼本领,以青春之力量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发展。”暑假期间,“淮河生态旅行团”以“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为主题,围绕“新中国淮河综合治理的巨大成就、追寻淮河生态经济带上的红色印记、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法规建设与实施”等调研专题,奔赴淮河生态经济带上的重点城市蚌埠、阜阳、南阳、六安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年大学生真的很有必要来这里看一看,切身体会王家坝精神,看看淮河儿女的精神风貌。去年,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第16次开闸蓄洪,每一次开闸蓄洪都伴随着群众被转移、良田被淹没,蓄洪区的百姓为削减淮河干流洪峰,护佑淮河中下游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位于阜阳市阜南县的王家坝闸管理处,管理处主任张家颖、党支部书记卢士民以及阜阳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崔波向大学生们详细地介绍了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的王家坝闸,在淮河防汛抗洪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们被这里人民朴素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深深地打动着,级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孙亚楠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正是这里人民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
“淮河两岸美好生态家园的建设,离不开淮河生态经济带上五省在共建沿淮生态屏障、共保水环境安全、联合防治大气污染、完善省际环保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上的协调推进和共同治理。以沱湖所在的五河县为例,除了县内各单位密切合作治理湖区生态外,年五河县检察院与江苏省泗洪县建立了‘两河一湖(即淮河、怀洪新河、天井湖)跨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这是安徽省第一个跨省域的公益保护协作机制。为切实加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河南开启了以检察机关为主导的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协作机制,12个市级检察机关在省检察院统领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联席会议机制,重点推进生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工作机制建设,同时建立与相邻省份的联系协调协作机制,用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保护淮河生态。”谈起小组调研的收获,级司法助理班学生张润泽滔滔不绝。
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国3%的水资源总量,承载了全国约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贡献了全国9%的GDP,生产了全国1/6的粮食,但是水资源总体短缺仍然是淮河流域面临的突出问题。旅行团一路学习调研,一路宣传践行,他们走进住地附近的菜场、商店、夜市、大学校园,通过宣传单、宣讲、快板演出等方式,向民众、学生宣讲保护生态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用水、节水、护水生活小妙招等,受到沿途民众、学生的欢迎。而师生们更是利用在住地和往返途中,及时分享调研成果;带队教师、法律与人文艺术学院负责人解瑞卿则根据实际情况与指导教师一起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辅导,如“开启生态文明之旅”“社会实践如何开展更有效”“采访技巧与注意事项”等,随时随地给学生们加油充电,调研活动成了行走的课堂。
“在孔台村和王家坝,有同学提到民法上的紧急避险。没错,紧急避险的前提是避无可避。因为洪水是不可抗力,我们从价值角度,只能牺牲利益较小的部分,从而保全利益较大的部分。作为法科生,同学们要将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和法律规范相联系,将法律规范训练所达成的思维方式,贯穿到学习生活之中。如水质检测的结果,在法律上称之为鉴定意见,需要鉴定机构具备相应的鉴定资质,相关人员具备鉴定资格,取样要和待检验的物体具有同一性,鉴定过程要科学,这是质证鉴定意见能否作为证据的要点,于是我们看到在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有专门的水质监测实验室在进行这项工作。可见依法办事不是一句口号,法律作为经世济用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行走的课堂里,法律专业教师任远从专业的角度与学生们分析和谈论着一路的见闻。
“行走的课堂,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条文背后的法理,我们不仅看到沿途政府机关治理淮河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看到蓄洪区百姓的牺牲与奉献,还将平时睡在法典里的紧急避险、生态保护等内容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带着收获,大学生们表示,“这样的社会实践让我们在锻炼成长的同时,也对淮河经济带的建设与发展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树立起以青春之力量推动淮河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决心和信念。”
作者:通讯员孟文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