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疗皮肤病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03/8810613.html

金圩,金圩

作者:徐宜业

金圩,是啥呀?它是地名。你在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在江苏省地图上找不到,甚至在泗洪县地图也找不到它。它就是这么小的村子。金圩村有4个自然村庄,15个村民小组,人口有人,土地有亩。

我就出生在金圩这个小村子,我的童年就是这里度过的。

金圩夹在洪泽湖与成子湖之间,是泗洪县龙集镇一个行政村。你不要小看这个小村子,它可有历史了。据泗洪县志记载,金圩村形成于明朝初期。当时,这个地方属泗州地区“外九保”。因为紧靠洪泽湖、成子湖,湖里芦苇丛生,是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当时这个村子,有一位姓高的人,在京城做了大官。为了高氏家族的安全,这个姓高的大官出资,把高姓家族居住的村子四周,挖了两米多深的围沟,常年蓄满水。在圩子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留一个大门。门楼上建有碉堡,派庄丁日夜站岗放哨。有了围沟,高姓家族就安全多了。因为这个圩子是高姓家族建的,所以就取名高家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后来高家没落了,金圩子又有一位姓金的人在朝廷做了大官,金家势力强大起来。姓金的家族也搬进高家围里居住了。时间久了,人们就把高家围叫成了金圩。

金圩这个名字一叫就叫了好几百年。可是公元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上级领导中有个好事者,嫌金圩这个名字俗气,于是给金圩村改了一个革命的名字红旗大队。可是历史毕竟是历史呀,不能随意更改呀。第二年“红旗大队”又被改回“金圩大队”了。

你不要看金圩村子小,可出过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金纯。 金纯出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年),卒于明正统五年(年),享年77岁。他自洪武三十年(公元年)任吏部文选司郎中,到明宣德三年(公元年)辞官回乡,经历明代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任过礼部、工部、刑部三部尚书,一生为官清廉。现在应山村委会旁边,有一座高出地面五、六米的大土墩,就是金纯墓冢。金纯墓宛如一座土山,耸立在成子湖边,成为当地的一景。

南徐庄年长的大爷爷在世时对我说,金圩分圩里圩外两部分,圩里住着富人,圩外住着穷人。高姓的、金姓的这些大地主,住在圩里,而那些小门小户的佃农、长工,就住在圩外。我们徐姓家族,属于自给自足的中农,就住在圩子外面。

以前圩子是很深的,好几米深,如果有人掉进圩沟里,就很难活下性命的。我小时候,金圩的圩沟也还很深的,经常有小孩子掉进圩沟里淹死。可是后来,圩沟不断淤积,塌陷,没有人去疏通。到了现在,金圩的圩沟基本看不见了。

金圩大户们建金圩的初衷是防止匪患,可是还是防不胜防。金圩大户财富远近闻名,洪泽湖里的土匪们经常算计金圩大户,聚众攻打金圩,不过大多以失败告终。

我听父亲说,最后的一次土匪打金圩事件发生民国年间,那时父亲还是小孩。土匪打金圩那天,是腊月二十四过祭灶,天气特别冷,圩沟上结了厚厚的冰,正是攻打金圩的大好时机。土匪头子纠集了各地势力。土匪队伍浩浩荡荡,直奔金圩。那天夜里,天气特别寒冷,圩沟水面上结了厚厚的冰。金圩里,大户们的武器是很多的,不仅有轻武器,还有重武器。

土匪攻打圩子了,金圩四个城门禁闭,保丁们都登上城堡,用枪不断射击,不断有土匪倒在圩沟里。土匪们大多是饥民,无吃无穿的,那天夜里被打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土匪们伤亡很大,没有打下金圩,丟下一具具尸体,落荒而逃。圩沟的冰面被鲜血染红了。寒风号哭,圩沟无语,目睹一桩桩血泪史。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日本鬼子来到了金圩。不久,打鬼子的新四军来了。四师九医院住在金圩开明绅士高友坤家。在朱家岗战斗以及周边其他数次对日作战中,身负重伤的新四军战士都运到这里治疗,伤员们大多在这里得到救治。但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也有不少伤员救治无效而牺牲的。九旅卫生部把陆续牺牲的战士安葬在应山村与金圩之间的一块田地里,建立了公墓。后来地方政府在这里建立了应山烈士陵园。公墓所用的20亩土地是由高友宽主动捐献的。

开国少将罗应怀年就是住在泗洪县金圩养伤的。罗应怀养伤期间,时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派警卫员专程送一本《西汉演义》给他看,可见彭师长对部下的关心。

高友坤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年轻时饱读经书。但出身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慈善之心。他识大义,明事理,积极支持抗日政府减租减息。他审时度势,散尽家财,全力投身全民抗战之中。他的行为,广受抗日军民的赞誉。

金圩这片热土,不仅产生了高友坤这样开明绅士,还涌现了邓同刚、唐文章、刘士银、刘同忠、金同太、金立祥、张宜云、李凤尧、徐顺、高春祥等金圩好男儿,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高友坤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但是他不为私名,不为私利。解放后,他甘于清贫,乐于做一名平凡的乡村医生。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造福地方百姓。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母亲经常带我到高友坤家看病。他对人谦和,附近几个公社的病人,都来找他看病,大家都称他为高老先生。提起高老先生的医德和医术,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我的祖母姓高,是高老先生的远房姑母。叙起辈分来,高老先生是我的表叔。我读初中时,曾想跟高老先生学医,后来我考取师范学校了,学做医生的念头只好作罢。

高友坤对待家人要求严格。他的三个女儿子承父业,都成了闻名乡里的好医生,他的小女儿高开亮最优秀。高开亮是洪医集团董事长、医院院长。她传承了父亲的慈善基因,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积极投身社会慈善公益活动。

从金圩这个小村子走出的金畅如,同样出身地主家庭。“初聆教诲在孙园,三载淮中忆杏坛”,记述了自己的读书生活。他背叛自己的家庭,投身革命。解放后,他做了多年外交官,曾任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为我国的外交工作做出不少贡献。年1月,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逝世,缅甸总统吴奈温约见中国驻缅临时代办金畅如,要求来北京吊唁。金畅如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婉言谢绝了吴奈温总统的请求,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外交智慧。

经常躺在南徐庄大柳树下讲故事的大爷爷,年轻时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念过私塾,读过洋书,打过仗,当过国民革命军营长,腰间挎着双盒子。他驻军盱眙时,带领部队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剿灭地方土匪。匪患铲除了,日本鬼子又过来了。大爷爷受命率领部队奔赴抗日前线。他参加了很多场的战斗,消灭了不少日伪军。大爷爷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日英雄。解放战争期间,大爷爷能够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他暗地里救过不少共产党人的性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木匠伯徐正科是我家的邻居,可他不是南徐庄当地人。木匠伯的老家在泗阳县屠园乡徐庄村。上世纪三十年代,他父亲徐世昌带着他和他弟弟逃荒到南徐庄,落下了户。他唯一的弟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在朝鲜的战场上。木匠伯成了烈属。我小时候,看着木匠伯家的门额上一直悬挂着“光荣人家”匾额;每年过年,地方政府都上他家慰问。

他的弟弟,就是闻名泗洪的抗美援朝英雄徐顺。徐顺少年时代要过饭,给地主放过牛。他年加入八路军,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作战勇敢,荣立过三等功二次。年10月,他随部队赴朝参战。年1月29日,他用轻机枪击落一架美军战斗机,荣获志愿军二等功一次。年6月12日在坚守高地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6岁。他的遗体安葬在朝鲜人民共和国江原道平安郡安长洞。他成为一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金圩人的骄傲。

几年前,金圩两委办公楼竣工。金圩村党支部邀请金圩籍在外的政府工作人员、教师、企业老板,近百人回金圩做客。大家济济一堂,这可是豪华阵容啊。

金圩这块沃土,滋润着金圩的后辈们,他们踏着前人足迹,不断前行。金保方就是金圩这些优秀子弟的代表。金保方是我国第一位中西医结合男科学博士后,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研究所所长。他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学科带头人。他善于以中西医结合方式处理临床疑难杂症,对男、女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精囊疾病以及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独到的见解。他率先提出精囊与性功能相关说,并通过实验和临床加以证实;对腰椎间盘突出与性功能异常等男科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我的故乡金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美丽富饶。

金圩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成子湖在村子的东面,老家人叫东湖;洪泽湖在村子西面,就称西湖。它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滩涂水面辽阔,湿地资源丰富。这里生长着成片的芦苇和莲藕,游弋着几十种鱼,栖息着上百种鸟。西湖底是湖地,土壤肥沃,灌溉渠井然交错,适宜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我小时候,洪泽湖堤岸上,长有一片长龙似的林带。高高的大树树枝相互交织,林阴遮住了天空。堤坡上长满杂草,杂草中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大堤外面是一望无际的湿地,目之所及尽是油油绿草。暑假里,我们到湖边湿地放牧。牲畜们去湖里吃草,我们去湖里打水仗,抓鱼,摸虾,拾螺蛳。

湿地的外侧是荷塘,一个连着一个。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从荷叶间钻了出来,有的还是花骨朵,活像一个个大蜜桃;有的才露出三两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也有的花蕊褪尽,莲房饱满,莲籽嫩嫩的。

荷塘里,农家女划着小舟在荷花间穿行。她们一律穿着粉红大襟褂子、粉绿八分大脚裤儿,有的拖着齐腰的长辫,有的扎着两个羊角短辫,有的剪着齐耳的短发。她们揪了一张大荷叶,卡在头顶上,当太阳伞。

小伙子把小船停在水面,让小船自由漂行。他们弯着腰,伸长手臂,摘下一朵朵鲜嫩的莲蓬。有的摘下后,剥开莲子往嘴里送吃,有的摘下莲蓬往船舱里撂。有时从荷叶间捞出一团团菱叶。顺着菱蔓一提,摘到一只只绿色的菱角。偶然也能从水面上捞出鸡头梗,连着顶端紫红色的小花,带着带刺的,状似鸡头的“鸡头”。

荷塘下面是一大片芦苇,密密匝匝的,几乎插不下脚。苇荡很大,进了深处就辨别不出方向,里面藏着不少的水鸟。这儿是天然的鸟类栖息地,这里有白鹤、白鹭、苍鹭,偶然还能看见翠鸟。野鸭随处可见。

洪泽湖大堤的内侧是一大片农田。农田与大堤之间有一条灌溉渠,可用于农田的引水和排水。灌溉渠的上面是一个大圩子。这里有一两千亩的农田,一年两熟,冬春种麦,夏秋种稻。这大圩子是故乡人的粮仓。

啊,金圩,金圩,你是个人文美、自然美的小村子,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文/徐宜业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徐宜业,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镇首届名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结题,有上百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91.html